國際油價在周四表現平淡,日內沒有太大的變化。
油價停留在一個狹窄的范圍內,目前沒有基本面因素推動這個市場在任一方向波動。
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庫存量增加超過800萬桶,較預期更大,因此油價承壓。
由于美國的一些原油加工廠仍然關閉維護,因此上述因素被抵消了一些。
油價之所以沒有因為庫存增加而下跌主要是因為市場已經將周二的API數據計入價格,并且原油市場的情緒已經相當看空,很難再有新的因素使其進一步看空。
原油市場情緒已極度看空
盡管當前油價已從今年夏天的低點有所反彈,但有分析師仍強調,油價震蕩還未結束。
花旗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Edward Morse直言:“我敢肯定還會再看到新低”。
Again Capital創創始人John Kilduff表示,盡管有俄羅斯進軍敘利亞等地緣政治隱憂,但基本面仍未改變,也就是全球原油生產量仍處于高位,過剩情況越來越嚴重。
當前利空仍持續籠罩原油市場,尤其伊朗在國際解除制裁后,已放話一周內即可每日增產50萬桶,為原本就供過于求的原油市場再添變數。Morse指出,伊朗重返市場可能讓油價再度跌回低點,但他預估油價在今年底或明年第一季可望觸底。
此外,在各國競相增產所累積的大量原油庫存,也是個大問題。美國能源局最新公布截至10 月16日美國商業原油庫存較上周大增800 萬桶,目前有2.472億桶原油儲存在墨西哥灣沿岸。加上正逢煉油廠歲修,接下幾周的庫存數量只會更多。
巴克萊分析師Michael Cohen表示:“以基本面來說,我們仍處于供過于求的情況,加上煉油的利潤可能更為薄弱,庫存也仍維持在高水準,因此任何油價持續性上漲都會引來市場的懷疑,這也是為什么我們仍維持價格區間震蕩預測,這樣的情況至少會維持到明年第三季。”
至于讓OPEC 發起這波低油價大戰美國頁巖油業者,其實并沒有對方想像中的脆弱。盡管美國探鉆平臺關了不少,但實際原油產量并未減少太多。反觀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的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為保有市占率并未減產,也讓油價持續走低。外界預估OPEC 在12 月的會議上不太可能出現政策變化,但會議上的相關言論可能讓油價面臨進一步走低的壓力。
從全球對原油需求方面看,短期內也難有明顯改善。尤其身為全球原油最大進口國的中國當前經濟成長仍持續放緩,預料也會對油價帶來影響。世界銀行本周報告預計原油價格明年還會持續走軟,并將2016 年原油價格預期由原先每桶61 美元降到51 美元。
不過,低油價要長期支撐下去,產油國勢必得付出慘痛代價。IMF本周警告,若油價持續維持低點,經濟改革又不盡快推出的話,五年內中東石油產油國將面臨合計1萬億美元的赤字缺口。
IMF中東與中亞部主管Masood Ahmed表示,這些產油國當前固然還有能力在市場上借得到錢,但由于該地區多數國家五年內會將外匯存底消耗殆盡,時間已經剩不多了。
以中東最大經濟體和全球最大產油國的沙特阿拉伯為例,今年已發行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債券,其外匯存底也急遽下滑,根據該國央行統計,截至今年八月底就已減少11%至662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