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莫斯科到加拉加斯,從利雅得到巴格達,在德黑蘭、阿爾及爾、科威特城和拉各斯,各國政治領導人、財政部長和央行[微博]銀行家都在緊急應對油價暴跌——與6月的峰值相比下跌了大約25%。美國的產量增加、對于許多發達國家的需求將持續下跌的預測,以及中國的增長不斷減速的事實都是促使原油價格暴跌的原因。
原油價格的暴跌正在擠壓著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國的預算,并引發了因為西方制裁而受到經濟壓力的俄羅斯對縮減開支的擔心,伊拉克也因此面臨著嚴峻的安全挑戰——為了對抗伊斯蘭國(IslamicState),伊拉克本已在經濟方面顯得捉襟見肘。
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大都樂意聽到油價下跌的消息。俄羅斯、伊朗和委內瑞拉等近年來意圖削弱美國影響力的國家由于受到越來越大的財政壓力,可能會開始收斂他們的行為。
雖然俄羅斯所持有的數千億美元外匯儲備,可以對這種價格下跌起到緩沖作用,但該國已經出現了一些緊張跡象。
本周,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V·普京(VladimirV.Putin)在莫斯科與一個政府人權理事會會晤時以石油收益下跌為由,堅定地回絕了增加財政資助的請求。
“你知道,能源價格出現下跌,我們其他一些傳統產品的價格也下跌了,”普京說。“因為這一點,我們難道不應該重新考慮預算,減少一些開支嗎?”
這充分證明,普京已經開始放下之前的好勇斗狠姿態。此前,對于西方因為烏克蘭問題而實施的經濟制裁,普京曾輕蔑的表示這不過只是小煩惱而已。
另一個跡象也表明俄羅斯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俄羅斯國有石油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的發言人指責沙特阿拉伯在秘密操縱價格——這個說法與冷戰時期美國和沙特阿拉伯暗中勾結,共同對付蘇聯(SovietUnion)的陰謀論如出一轍。
上周,95%的出口收入都來自石油的委內瑞拉呼吁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ofthePetroleumExportingCountries,簡稱OPEC)召開緊急會議,以回應油價猛烈下跌的問題。由于下個月將召開常規會議,其他成員國拒絕了這個請求。
周三,作為國際油價基準的布倫特原油的價格為每桶83.78美元(約合513元人民幣),6月高峰時期的價格約為每桶115美元。
但從短期來看,主要的石油出產國可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預算問題,給經濟、戰略和政治層面帶來不同影響。能源政策專家稱,面對正常的市場力量以及仍在持續的強勁需求,原油價格幾乎肯定會回升。促使油價下跌的部分多余石油來自伊拉克和利比亞增加的產量,但目前兩國局勢都不穩定,它們的油田可能會隨時關閉,從而促使原油價格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