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的醫藥市場正在大力支持中藥市場的發展,而在專利壟斷競爭激烈的藥品市場上,中草藥的細分市場更像一塊未經深耕的處女地——中國的中草藥企業在專利申請上存在短板,創新能力低、申請數量少;并且專利又多以提取物、制劑、組合物居多,仍有較大技術研發的空間。
“相比之下,滇虹藥業擁有的授權專利數量相對較多。作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企業,滇虹藥業目前擁有授權專利196件,不但申請量一直保持明顯增幅,就連專利技術實施率也遠高于市場的平均水平,達到了85%以上,這應該是拜耳真正看中的地方。”相關人士介紹說。
事實上,外資藥企對國內中藥企業早有布局。2004年5月,美國東方生物技術以720萬美元收購了以生產中藥為主的黑龍江松花江藥業100%的股權。2005年3月,美國日暉集團對華良藥業投資1500萬美元,專門開發吉林長白山“北藥”資源。具有雄厚基礎的華良藥業在長白山腹地擁有2040畝的GAP種植基地,此次并購為日暉集團向該領域進軍提供了有利平臺。2009年7月,中美史克與天津中新藥業旗下的達仁堂中藥廠開展合作,涉足中成藥銷售領域。
“與上述收購不同,此前外資藥企對于中藥企業的收購,分別是從資源、流通的角度去收購,而此次拜耳收購滇虹藥業,既獲得了滇虹藥業在云南的植物資源,也獲得了其OTC渠道,更值得注意的是,滇虹藥業所獲得的中藥專利以及中藥批文是外資藥企難以直接獲得的。據了解,日本漢方藥企多次想收購中藥企業,都未被政策放行,因此日本漢方藥企采取從中國收購植物提取液,再用自己研發的漢方藥配方銷往全球,中國一些企業間接為日本藥企提供資源,而此次拜耳收購滇虹藥業可謂一步到位。”相關人士介紹。
“當然,拜耳進軍中藥領域或許可以提升中藥在全球醫藥市場的認可度,一旦拜耳解決了中藥的標準化問題,并能有效降低中藥重金屬離子濃度,憑借拜耳的營銷渠道和研發,未來搶占中藥市場份額或無障礙。用中藥領域所獲得的現金流和時間空當來彌補西藥專利到期后新藥研發的時間和資金成本,未來的拜耳或將發展為憑借中西藥兩條腿走路的藥企,到那個時候,中藥企業更難與之抗衡。”相關人士稱。
作為中美合資公司的滇虹藥業主銷產品結構多年來變化不大,主要產品是康王系列,其他的藥品市場競爭力都較低。業內人士認為,這或說明滇虹藥業的競爭力在下降。目前,滇虹藥業的主導產品康王洗劑2013年銷售額為4.75億元,三年翻了一番。按照拜耳公布的滇虹藥業2013年約為10.29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來計算,康王洗劑的營收占比逼近50%,以此來看,滇虹藥業更趨向于一家日化企業。
業內人士認為,醉翁之意不在酒,與2008年收購蓋天力制藥以增加非處方藥物份額的用意不盡相同,拜耳此次收購滇虹藥業或只是其進軍中藥市場的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