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我國橡膠工業已形成如下特點:產量持續增長,規格品種更加豐富;企業規模明顯增大,產業集中度有所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有所提升,促進產品結構調整;兩頭在外格局未變;企業開始重視品牌建設。
六大措施助力橡膠工業“十三五”發展
盡管如此,我國橡膠工業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主要表現為:一是勞動生產率低。輪胎企業勞動生產率為國際先進水平的1/3至1/2,非輪胎橡膠制品企業僅為1/5至1/6,這是與國際先進水平企業最根本的差距。二是產品價格低。如全鋼子午胎價格僅是國際品牌價格的70%~80%,半鋼子午胎價格在 50%左右。三是利潤率低。如我國輪胎企業平均銷售利潤率在3%~5%,而國外先進輪胎企業達10%~15%。四是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研發投入差距大,我國上市輪胎企業研發投入金額一般僅為著名跨國公司的1/6左右;發明專利少。
除此之外,還有產業集中度低、信息化和自動化水平比較低。我國橡膠加工企業信息化項目(如ERP、PLM等軟件)覆蓋率和企業覆蓋率均在30%左右,而且存在各個平臺之間無縫銜接效果較差,而國際先進企業已經基本實現了無人化。除此之外,我國橡膠企業在環境保護、質量、品牌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也很大。
為此,要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新型原材料應用,減少石油基原材料的使用;二是實現智能制造,繼續完善橡膠行業10條自動化生產線;三是實施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四是建立現代企業模式,擬通過上市公司兼并重組、品牌共享兼并重組、產銷一體等方式,建立縱向資產重組企業、橫向資產重組企業、品牌共享重組企業、輪胎及橡膠制品電商企業和境外投資企業等;五是開展現代營銷模式,加快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開拓連鎖經營和電商相結合的經營模式。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重視人才發展,培養和造就一支素質優良、富于創新、樂于奉獻的橡膠人才隊伍,為實現橡膠工業強國奠定人才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