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貨市場供需矛盾依舊,消費旺季成為泡影,塑料弱勢格局仍將延續,其特點表現在:
現貨市場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十一長假期間,原油振蕩修復后繼續下挫,原油指數從月初95美元直線跌至84美元附近,受此影響,國內塑料跟隨回落,10月10日盤中跌停,隨后市場進入振蕩修復狀態,主力合約1501在9500—9700元/噸波動。今年“金九銀十”消費旺季再度成為泡影,下游需求平淡,商家態度悲觀,若后期需求沒有有效回升,塑料弱勢格局仍將延續。
上游成本支撐弱化
從全球供需格局來看,今年原油持續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后市看,OPEC產油國原油供給量或緩慢增加,北美頁巖氣產量亦在穩步上升,而中國進口原油數量有下滑趨勢,全球原油供需矛盾加劇,美國庫存水平持續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緩和這一矛盾,但整體供大于求的現狀依然存在。
現貨市場供需矛盾依舊,塑料弱勢格局仍將延續
此外,地緣政治此起彼伏對原油短期走勢構成提振,但對原油長期趨勢影響較弱。從市場人氣看,三季度基金凈持倉持續減少,尤其是9月非商業多頭大幅減持,基金凈多頭寸加速下降,市場多頭人氣銳減,基金凈持倉持續減少令原油后市承壓。
原油后期將維持振蕩偏弱格局,而這種弱勢格局的轉變主要依賴于全球經濟復蘇下的經濟刺激。原油后期振蕩下行的“慢熊”格局將延續較長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將完成全球化的新舊能源格局的重新劃分,原油價格重心或進一步下移。
PE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PE市場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一方面,9月聚乙烯市場產量小幅增加,且煤制烯烴產能上線,對市場沖擊明顯,下游庫存亦是小幅增加,另一方面,9月檢修裝置較多,10月很多裝置重新開工,且10月底有60萬噸煤制烯烴上線,供給將進一步釋放,同時,目前低價位廠家仍有挺價意愿,整體看,市場供應仍將寬裕,而廠家挺價或限制下行的跌幅和速度。
期現價差拉大
塑料前半年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石化廠家挺價。由于上游原油相對堅挺,在成本支撐下,雖然下游需求不振,但石化廠家限制貨源流通速度,力挺價格,期現價格一度擴大,5月中旬期價貼水接近1000點,但隨著期貨價格跟漲,價差逐步縮小,直至7月初,期現價差不到50點,廠家挺價下的上漲動能逐漸衰減,期貨價格大幅走低,現貨價格雖有下調,但跌幅遠小于期貨,導致期現再度拉大,10月出廠價格繼續回落,但期貨市場跌幅更大,10月中旬期現貼水再度接近1000點。后期石化廠家挺價與供給增加的博弈程度將是影響價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目前的高貼水背景下,石化廠家仍有一定挺價意愿,這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期貨的下行速度。
目前煤制PE的利潤維持在5000元/噸左右,而原油制PE利潤稍有好轉,在1500元/噸左右。如果后期煤制烯烴大量釋放產能,對市場將帶來較大沖擊。
所以,在金融市場氛圍偏空的影響下,油價后市振蕩偏弱概率較大,現貨市場供需矛盾依舊,將拖累連塑繼續下滑。從技術層面看,連塑急速下挫后,或有振蕩修復需求,建議保持振蕩偏空思維,以滾動操作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