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業協會8月的內部情況說明于近日正式曝光。說明中顯示,通過對全國白酒產品大量全面的測定,白酒產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劑成分,最高2.32mg/kg,最低0.495mg/kg,平均0.537mg/kg。衛生部塑化劑限量聲明中還提到,“高檔白酒(塑化劑)含量高,低檔(塑化劑)白酒含量低”。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協會副會長沈怡方介紹,針對行業內發現的新問題,需要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一起扎扎實實去做詳細的基礎性研究和風險評估工作,及時更新和完善相關的國家標準。
在白酒生產中沒有對塑化劑限量進行規定,是因為白酒在生產過程中自身發酵環節不產生塑化劑,塑化劑也不是白酒會用到的食品添加劑,廠商也沒有利益去故意在白酒中添加塑化劑,所以在生產中不需要進行衛生部塑化劑限量。
對塑化劑的規定主要是針對包裝:《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9685-2008規定了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的使用原則、允許使用的添加劑品種、使用范圍、最大使用量、特定遷移量或最大殘留量及其他限制性要求,其中涉及6種增塑劑指標。
白酒產品中的塑化劑屬于特定遷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輸酒管、酒泵進出乳膠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內蓋、成品酒塑料袋包裝、成品酒塑料瓶包裝、成品酒塑料桶包裝等。
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曾要求白酒企業禁止在白酒生產、貯存、銷售過程中使用塑料制品,加強對接觸白酒的塑料瓶蓋的檢測。但這種禁令并非強制,所以很難真正執行。
馬勇對白酒塑化劑有關疑問的書面答復稱,對于食品中風險物質的危害,科學上常用“每天每公斤體重半數致死劑量,即LD50值”來衡量一種物質的毒性。其數值越低,毒性越大。出現在部分食品中含量相對多的兩種塑化劑DEHP和DBP的LD50分別是30.6克和8克。其他幾種常見物質的LD50分別是:水90克、食鹽3克、酒精3~7克、蔗糖29.7克、維生素C 11.9克。可見,從LD50看,食鹽、酒精等物質的安全風險高于DEHP和DBP。
他在文中稱,從塑化劑風險管理的角度,單獨制定白酒中塑化劑標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并不明顯。但是,從便于監管部門監督抽查、督促企業加大整改力度和消除公眾恐慌出發,制定白酒塑化劑臨時限量值,用于判定白酒是否可以上市銷售是具有積極作用的。
他認為,制定白酒中衛生部塑化劑限量值,應該不同于衛生部551號文件適用于排查是否人為添加塑化劑目的,而是對白酒生產企業提出產品中的塑化劑控制指標。
針對目前備受關注的白酒塑化劑風波,蘇志稱,政府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正在開展調查工作。衛生部塑化劑限量在今年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中,也安排了塑化劑方面的風險監測,“相關部門會就這方面的情況繼續向社會做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