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天然氣消費量增速卻一再趨緩。2014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1830億立方米,同比增加8.9%,增速十年來首次低于兩位數。今年上半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906億立方米,增長2.1%,增速再創新低。目前,很多工業用戶的氣化站大量閑置;除京津冀地區繼續加大鍋爐煤改氣外,以前煤改氣的企業出現了逆置換;被寄予厚望的交通燃料領域,柴油消費量因經濟放緩已經大幅下滑,隨著油價下跌,LNG與柴油的價差極小,替代沒有經濟效益,需求停滯。
國內天然氣消費量增速卻一再趨緩
今年以來,受經濟增速放緩及油價下跌等因素影響,液化天然氣(LNG)價格一再下滑,上中下游幾乎都難以盈利,行業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提前進入寒冬。這是10月20~23日在蘇州舉行的中國工業氣體工業協會第25次會員代表大會暨2015中國氣體行業發展高峰論壇上,記者了解到的信息。
不過,多數業內人士對中國LNG產業長期前景仍然看好。蔣春輝說,國家能源發展政策一直對天然氣青睞有加。目前,全球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近24%。而我國的天然氣比重僅為5.8%,產業尚處于成長期,目前的市場只是暫時的扭曲,會逐漸回歸。
不少業內人士在強調LNG環保優勢的同時呼吁國家加快能源價格市場化改革,給更多企業直接到國際市場尋求低價氣的機會。他們認為,目前市場處于深度調整時期,宜深耕細作,摸索新商業模式,不宜擴大規模。LNG下游市場的開發仍應以交通領域為先鋒,同時要把管道氣難達到的小城鎮作為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