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勢造英雄”,在“白色污染”席卷全球的時代,在環保、禁塑成為塑化主題的年代,在塑料這一領域中,生物塑料必將成為“英雄”。所以,如果要選一項可以托付終生的事業,你的一生會交給誰?會交給這支“潛力股”嗎?
“禁塑令”下 生物塑料異軍突起大有可為
2015年1月1日,“禁塑令”在吉林省開始實施,這是全國第一個在省級范圍內全面“禁塑”的法令。深陷“白色污染”的泥潭中,禁塑環保便成了塑料行業的一大考驗。生物塑料在業內已經低迷了十幾年,而這場“禁塑令”燃起了它的希望。作為一支“潛力股”,生物塑料脫穎而出的時機已經到來。
生物塑料的研制是從純植物中獲取原材料,植物中含有大量淀粉和蛋白質,這也是生物塑料中丙烯酸、聚乳酸的主要來源,在植物中提取的丙烯酸、聚乳酸等再經過各種工藝生產制成生物可降解塑料材料,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具有傳統塑料無法比擬的優越性。
另外, 生物塑料可減少用于生產塑料的石油消耗,而且不含聚氯乙烯、鄰苯二甲酸酯等有毒物質,綜合各種優勢,在環保備受推崇的年代,生物塑料因其環保可再生性而浮出水面成為香餑餑。
“禁塑令”實施后,促進了生物塑料工業的興起。消息稱,這一“史上最嚴禁塑令”的政策實施僅8天,長春就有公司就接到了兩噸生物塑料的訂單,而一卷卷以綠色為主色調的可降解塑料袋也在源源不斷地從一家生物材料公司的生產線下線。
“和傳統的塑料市場相比,全球生物塑料的市場非常小,但是它有很大的潛力。”歐洲生物塑料協會——代表生物塑料行業的貿易組織——相關負責人稱,“在接下來的四年里,生物塑料的產能將增加360%,達到約780萬公噸。”
報告指出,全球生物塑料市場將快速增長,預計年均增速可達8%-10%。基于轉基因植物的快速發展,到2025年,亞洲將成為生物塑料市場的主場,約占32%的市場份額,其次是歐洲,占31%,美國占28%。
我國生物基材料發展時間短,許多產品尚沒有標準和測試方法,但國外的標準和測試評價體系相對制定得較早,在生物基含量、生物分解性能等方面有著較為豐富的經驗。因此,我國企業可以借鑒學習國外的技術和生產運用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