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光合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聯鑫向記者展示該公司生產的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時,不由得豪情迸發的說“我們多生產一噸塑料,地球上就少一噸塑料垃圾。”而其3年時間投入600多萬,就是為了先“考”出5個證書,堪稱一次“寂寞轉型”。
在辦公室內,黃聯鑫首先做了一場演示。茶幾上擺放了幾件塑料制品,一類是光合公司自己生產的圓珠筆筆管,一類是市場上普通塑料制造的筆管。他先點燃了一支普通的塑料筆管,記者看到筆管起火處瞬間黑煙騰起,伴隨有黑色的絮狀物四處飄散,同時聞到刺鼻難聞的氣味。隨后,黃聯鑫再點燃光合公司制造的塑料筆管,并在火苗上方蓋一張白紙,記者只看到淡藍色的火焰,火焰上方的白紙沒有任何痕跡,靠近細聞之,有淡淡的紙張燒過的氣味。
“如果這樣,那么應該是降解比較好的。”溫州市塑料行業協會秘書長余正光在詳細聽記者講述了這個細節之后,如是評價道。他認為,目前國內國際上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塑料制品的要求和門檻無疑也會越來越高,在此形勢下,生物降解塑料的應用領域會十分廣泛,其市場前景應該比較樂觀。
黃聯鑫說,他在制筆行業工作了二十多年,現在又是溫州市模具行業協會的會長,2008年時政府號召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隨后他就與一個早有研究的科研團隊合作,開發生物降解塑料。實際上早在2009年他們就已經生產了第一批生物降解塑料樣品,但是這種創新的生物降解塑料能不能進入市場,甚至出口,不是自己說了算,需要第三方檢測機構的認證。
至今三年左右時間,光合公司投入600萬元,唯一的成果就是拿到了5個證:SGS認證、歐盟Rohs環保認證、國家塑料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測試報告、歐盟食品可接觸材料測試報告、德國DIN CERTCO生物降解認證。“光合公司的塑料制品,廢棄在自然環境中,一年后就可以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換言之,就是沒有了。”黃聯鑫說,通過德國標準化學會(DIN)的生物降解認證,意味著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污染,產品在國際市場通行無阻。
三年只投入不產出,在一些追求快錢的商人眼里,顯然是太“寂寞”了,但黃聯鑫認為這非常值得。“現在最便宜的塑料一噸也要1萬多了,貴的在三四萬。”黃聯鑫表示,光合公司的生物降解塑料每噸售價僅在2萬元左右,競爭優勢明顯。光合公司銷售部經理黃夢漪說,目前已有一次性吸管、編織袋、文具等相關企業索取了塑料樣品試用,反饋情況非常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