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轉型升級的一池春水中,塑料產業已經拔節出希望的萌芽。經過技術“武裝”后的塑料產品正一改易碎、不耐用、“白色”污染的形象,華麗“變身”走向了更高的應用舞臺,小小的塑料正在為人們“塑”造一個更為美好的未來。
塑料產業借力科技創新“塑”造未來
中國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余姚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陳方汀表示,目前,在汽車、工程器械、航空航天等領域,輕量化的塑料正在逐步替代金屬合金。“熱塑性材料更輕,但強度很高,比如當新型塑材用于新能源汽車中,汽車的重量會更輕,續航能力更強,行駛速度也將更快。”
轉瞬間,未來已至。吉利汽車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劉強曾在第十六屆中國塑料博覽會上表示,“以塑代鋼”輕量化設計開發是非金屬材料在汽車輕量化上的重要應用,例如塑料翼子板就具備優良的低速沖擊性能,而塑料玻璃在汽車上也有一定的應用可能。
在“中國制造2025”的洪流中,智能化、自動化等概念在傳統的塑料產業中亦被“引爆”。據了解,在第十七屆中國塑料博覽會部分展館的相應區域,設置了工業智能化應用技術創新專區,以滿足企業“機器換人”和“智能化”需求。參展企業中,涉及自動設備、機械手等高新技術產品展示的比例愈來愈高,參展數量同比增加20%以上。
在綠色之風勁吹下,“生態標尺”也成為塑料產業升級的關鍵。巴西石化副總裁FernadoMusa介紹道,如今具有可再生性的生物基塑料已經應用到巴西的部分公共領域中,客戶的環保意識也越來越好,愿意支付更高的價格來購買環保產品。“我們正在積極尋求經濟和環保之間的平衡,在確保制造工藝的同時,使環保的成本更低,來實現更為長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