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拉鏈”時有發生,地下工程建設矛盾此起彼伏,地下管線質量安全不容樂觀……全國人大代表、江南大學副校長金征宇等6位人大代表提交集體建議認為,隨著城市化快速推進,地下管網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亟須制定相關技術標準和管理規范,確保地下空間健康安全。
城市化推進 地下管網覆蓋范圍需擴大
“今天燃氣公司管線改造,在馬路上挖個口子;明天通訊公司施工,剛平整的路面又開挖。這樣的‘馬路拉鏈’現象并不鮮見。”金征宇等人大代表調研發現,其主因是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統籌力度不足。“這里有管線綜合規劃不完善等‘打架’問題,也有因資金來源、建設主體不同導致的管線和道路建設時序難以協調問題。”金征宇說。
代表們認為,地下管網是城市的良心所在,建議制定地下管線信息系統國家技術標準。針對地下管線綜合信息系統數據不統一、更新不及時等“孤島現象”,推進通訊、電力、燃氣等各管理部門信息系統與城市綜合管線數據系統的無縫對接。
其次,宜細化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相關法律規范。“現有建設監管要求主要針對房屋建筑,而地下管線建設在場地條件、建設周期、運營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特殊性,需從法律規范方面做細化設計,提高監管過程的可操作性。”金征宇認為,還要制定地下空間資源有償使用相關法規。
隨著逐步成網的地鐵、地下停車、地下商業街等公共設施網絡建設,地下管網建設與地鐵、地下綜合管廊、地下停車等設施的銜接和沖突將增多。“加大地下管網與其他地下設施建設的統籌和整合,規范和優化地下空間資源迫在眉睫。”金征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