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皮貨市場魚龍混雜,假冒皮貨猖狂,概念模糊的所謂“真皮”,明明就是人造革皮、仿造羊皮、仿造牛皮,卻以假充真,兜售給“不知情”的消費者。這本是典型的“欺詐”行為,卻已公然成為“潛規則”!
人造革皮多充當真皮流行市場
筆者在上海莘莊某輕紡市場的皮具店選購一只380元的皮背包。店主拍胸脯保證:“假一罰十!”但是只用了幾個星期,包角就磨破露出了人造革皮的白色底線。同事老馬也曾買過一條號稱“真皮”的腰帶,用了不過幾個月,就“攔腰斷裂”,露出“人造皮”的真面目。店老板“賠”給他一條同樣的腰帶后解釋說:“所謂‘真皮’就是‘人造皮’,是你自己不領行情!”
出售人造革皮商品,商店必須注明或說明,不允許“蒙騙”消費者。市場的管理人員有責任和義務監督店家合法地經營;網上銷售同樣需要相應的管理與監督機制;有關部門則需要把“現場檢查”和“長效管理”有機結合,謹防與打擊皮具市場的“李鬼”,真正確保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