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設施農業的發展和地膜覆蓋技術的廣泛應用,廢舊農用薄膜造成的面源污染日趨嚴重。農用薄膜用量也不斷增大,廢舊農膜在土壤中的殘留量逐年增加。我國應加大農膜回收力度。
有資料顯示:我國農膜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現已突破億畝大關,農膜污染量在不斷增加。而農用殘膜系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屬于難以降解的塑料,熔融指數高,降解周期為200~300年,而且,降解過程中還會溶出有毒物質。
如果讓農用薄膜遺留在土壤里,首先是對土壤產生的危害,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降低了土壤肥力水平;其次是對農作物的危害,它會破壞了土壤理化性狀,造成植物根系生長發育困難,影響肥效正常吸收,導致產量下降;再次對牲畜的危害,如果牛羊誤吃殘膜后,阻隔食道影響消化,甚至導致死亡;當然,它對農村環境景觀的破壞也是致命的:五顏六色的廢棄農膜隨處亂丟,確實讓人目不忍睹。
從各地媒體得知,如今城市環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可環境保護,在大多數農村還是一塊空白。去年1月7日《南方日報》就曾報道:《垃圾廢水包圍農村,鄉村環保幾成“被遺忘的角落”》;前年《紅網》也曾報道:《垃圾包圍農村,桃江縣環境告急》桃江縣的農村曾經是樹木蔥蔥、鳥語花香的好地方,現在不要說魚蝦,連泥鰍都找不到了。垃圾成山,環境惡劣,特別是農膜污染已成為事關農業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一項十分重大而緊迫的課題。其實,農膜是可回收的,而且它的回收用途還是挺多的,因此,政府只要把這個回收工作做得好,農膜污染完全是可以避免的,2012年3月22日溫家寶總理在審計署《重要信息要目》上就曾批示:要做好農用地膜回收利用工作。
“民生無小事”,關心農村環保問題,關注農民生存環境,關注農民生命健康,這才真正的民生大事啊。為此,我們各級政府首先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群眾對地膜污染危害的長遠性、嚴重性,增強環保的意識;其次是要建立激勵機制,加大回收力度:制定一些優惠政策以鼓勵回收、加工、利用廢舊地膜的企業的發展,這才是遏制農膜污染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