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網上購物的升溫,不計其數的快遞包裝袋產生。然而大大小小厚實的包裝袋的“命運”多是被網購者撕開后一扔了之,快遞包裝袋“走街串巷”,快遞式垃圾污染也日趨嚴重,這無疑給本已不堪重負的環境又添難題。

快遞式垃圾污染不容忽視
網購熱催生快遞垃圾一路飆漲
近年來,網上“淘寶”量一路飆升,網購的“白熱化”也帶來快遞垃圾的瘋長。一方面,每天有數百萬件成交商品需要通過快遞發送,這也意味著每天至少產生數百萬件包裝垃圾;另一方面,大部分快遞公司在裝貨物郵寄給客戶的時候,為了避免貨物受到損傷,而都會用更多的包裝袋、盒子,這也讓快遞包裝袋越來越多。
有數據顯示,在貴陽,僅申通一家快遞每天配送的快遞數量就在5000件到6000件,而該市某一回收站內每天收到的垃圾有30%來自快遞包裝。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快遞包裝物涵蓋PE塑料袋、泡沫填充料、粘膠帶、瓦楞紙盒(箱)等多個品類,快遞垃圾成了新一代污染源。
快遞垃圾“走街串巷”增環境治理難度
然而,這么多的快遞包裝物又歸之何處呢?
在享有“銅都”之城的江西德興,一市民告訴道:“我們簽收完快遞后,一般都不會再次利用這些包裝袋,都會扔掉,因為不能再利用。”
而在當地則可以看到,部分垃圾箱旁卻有不少類似的垃圾袋、碎泡沫和透明膠布。一位周姓清潔工告訴道,每天早晨、下午她都會拉著垃圾車來這里收拾垃圾箱里的垃圾,每天都會收拾很多這些黑色的包裝袋,有的垃圾袋就被丟在地上。
值得一提的是,占快遞包裝業務最大體量的塑料袋,若隨意丟棄于自然,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夠完全降解,給土壤造成致命性的硬傷。
網購在催生了快遞熱的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垃圾袋出現街頭巷尾,給環境保護治理增加了難度。面對快遞垃圾“走街串巷”,又該如何整治呢?
快遞式垃圾污染不容忽視
快遞改變生活,也改變環境。新興快遞產業,也產生大量的快遞式垃圾,如果聽之任之,無疑會加重本已不堪重負的環境治理難度。對此,有關部門不能坐視不管,而應該盡快出臺快遞業務包裝行業標準,規范使用環保型的包裝材質,杜絕重復浪費和豪華裝飾,還要樹立循環利用理念,對快遞包裝產生的垃圾建立統一回收機制,提高包裝物品的使用效率;與此同時,關注新一代垃圾污染的動向,做好相關宣傳,讓更對的市民關注快遞式垃圾污染,不亂扔快遞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