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室內環境協會凈水專業委員會成立,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牽頭制定的《家用和類似用途的飲用水處理內芯》和《家用和類似用途飲用水處理裝置》將對凈水器行業起到規范作用。
市場上的凈水器五花八門,質量也是參差不齊,市民上當受騙更是層出不窮。今后,不合格、不規范的凈水器產品將會被行業曝光,并且向消費者公示。
省凈水委員會成立 將規范凈水器行業
有業內人士更是向記者“爆料”在市面上形形色色的凈水器產品中,有不少是代工、貼牌生產,還有一些出自“黑作坊”,成本不過幾百元,“搖身一變”就成為1000多元甚至數千元的高價貨。也有凈水器經銷商說,凈水器的材質要求采用食品級塑料,但有些品牌卻偷工減料,僅在小部分使用此材料,其他機身均是普通塑料,對外也敢稱“食品級塑料”。
市民提高生活標準去挑款凈水器,卻常常會被五花八門的產品搞到無從下手。什么“活性炭”、“微濾”、“超濾”、“反滲透”等技術概念在凈水器廠商宣傳上頻頻出現,凈水器不僅品牌有近百種,而且價格各異。“到底什么才是安全的?應該怎么選。”讓市民很無奈。
對于凈水器廠家宣傳的各種新概念,一位凈水器銷售人員稱,凈水器是通過內置的濾芯祛除水中的細菌和異味的,其他功能大多有所夸大。
有專家表示,導致市場亂象叢生的主要原因是凈水器生產的準入門檻過低,廠商只需要獲得衛生部門的衛生批件就可以生產、銷售凈水器產品,此次行業標準的發布,凈水器行業門檻無疑將提高,同時也將對凈水器行業起到規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