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來,在市場對多哈凍產會議的樂觀預期下,油價從35.5美元/桶繼續上行至40美元/桶上方,但在4月18日凌晨多哈凍產會議宣布告吹后,油價大幅低開6%。不過,受科威特石油工人大罷工而減少產能的影響,油價快速反彈并持續上行,目前美國原油處于43美元/桶位置,布倫特原油處于45美元/桶的位置。
凍產協議達成的可能性相對較低
4月初,沙特與伊朗就伊朗是否加入原油動產協議僵持不下,之后俄羅斯表示已經就伊朗問題與沙特達成一致,同意伊朗原油產量恢復后再凍結產量,市場一片樂觀。不過,就在4月17日多哈凍產會議召開前幾個小時,沙特堅持要求,包括伊朗在內的所有OPEC成員國都必須加入凍產協議,而伊朗并沒有來參加會議,會議以失敗收尾。會議結束后,伊拉克副石油部長表示,OPEC和其他主要產油國可能考慮5月在俄羅斯會面,再度審議凍產協議,但俄羅斯石油部長則表示,多哈凍產會議以后,達成凍產協議的可能性相對較低。
目前,OPEC國家中部分主要依靠石油收入維持財政的國家面臨的經濟壓力空前巨大,多次公開表示希望OPEC 統一行動穩定油價,但沙特、伊朗、伊拉克等主要國家原油成本非常低,其面臨的處境是急需擴大市場份額而非減產。總體來看,OPEC內部行動尚難一致,和非OPEC國家聯合達成減產協議更是希望渺茫,目前市場開始把目光聚集于6月2日的OPEC年度政策會議。
主要產油國陷入困境后選擇擴產
1月以來,主要產油國就頻頻傳出凍產的聲音,但其產量數據卻讓市場大跌眼鏡。沙特今年前三個月原油產量維持在1010萬桶/日上方,接近歷史最高紀錄。同時,沙特副王儲明確表示,沙特只要愿意,可隨時將產油量提升至1150萬桶/日,6—9個月內升至1250萬桶/日。俄羅斯3月原油產量上升到1091.2萬桶/日,處于高位,其能源部長日前上調今年原油產出14萬桶/日至1092萬桶/日。伊朗原油產量穩步復蘇,4月原油出口量大幅增加55萬桶/日至200萬桶/日,由于其原油運輸船隊規模有限,甚至出現了沒船可用的局面。同時,伊拉克和科威特原油產量也保持在高位。
市場引導非OPEC國家供需再平衡
在這些國家如火如荼擴大生產原油的同時,高成本產油國的產量卻長期低油價下萎縮。首當其沖的便是美國頁巖油產量,甚至有機構預測,頁巖油產量近年將出現斷崖式下滑。據了解,2012—2014年,鉆井數高峰期投產的油田到今年下半年就陸續進入枯竭期,但2014年下半年開始鉆機數斷崖式下滑導致未來新增產能根本無法彌補老油田的衰竭,相應產量大幅下滑。從數據上看,今年1月原油產量比2015年7月的峰值降低了18%至480萬桶/日,考慮到一季度鉆機數量還在持續下滑,降幅高達38%,未來產能下滑的趨勢只會愈演愈烈。除非油價大幅反彈至60美元/桶上方時,頁巖油才會重啟投資恢復產量。
綜上所述,美國、中國等非OPEC國家的產量在低油價下受到重挫,逐步進入市場引導的供給需求再平衡過程,但市場質疑沙特、俄羅斯等國是否真正像其官方表態一樣具備繼續大幅增產的能力。在接下來4月、5月原油產量數據公布之后,沙特、俄羅斯的增產能力甚至全球原油供需態勢都將一目了然,屆時油價走向也將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