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收盤,大宗商品期貨市場集體反彈,有色、黑色、煤炭、化工等板塊聯袂上漲。其中,滬錫期貨主力1601合約以3.37%的漲幅位居各商品主力合約漲幅榜第一,收于88760元/噸;熱卷期貨主力1605合約位居漲幅榜第二,收于1792元/噸,漲幅為2.63%。滬銅期貨主力1602合約與焦煤期貨主力1605合約并列第三,漲幅為2.06%,分別收于36130元/噸和520元/噸。
供給側改革或是開啟大宗商品的新機會
對于昨日煤炭板塊的集體發力,煤炭行業分析人士認為,這與大盤集體上漲相關。不過,相比前一階段,煤炭價格有企穩跡象,而有關煤礦退出機制的初稿也已形成。
截至昨天收盤,36家煤炭上市公司中僅有2家股價下跌,1家停牌,其余全部上漲。
“從行業面來看,煤炭行業相比前一階段有所好轉。冬季需求旺季已經來臨,加上北方大風大霧天氣導致港口封航情況多發,沿海煤炭運費持續上漲,煤炭現貨有漲價苗頭。”煤炭行業分析師鄧舜說。
近期北方港口鐵路調入量一直維持低位,導致部分貨源偏緊,此消息或將對環渤海地區部分港口形成一定的預期利好。最新一期環渤海動力煤指數報收于371元/噸,分析認為環渤海地區動力煤市場的“買方市場”傾向有所減弱。
煤炭價格持續下跌,已低于土豆、沙子價格。根源在于過去10年的煤炭采掘的固定投資大幅增加,產能嚴重過剩。目前行業處于最為痛苦的產能出清階段。雖然相關部門不斷發文鼓勵煤炭行業兼并重組,然而相關工作推進速度仍顯緩慢。
記者最新獲悉,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和相關部門已經形成了煤礦退出機制政策建議的初稿,主要將通過市場化方式化解產能,而且煤礦退出可能成為各產煤省考核機制的一部分。
“目前煤炭價格暫時穩定與需求季節性好轉,疊加惡劣天氣以及礦方控制發貨等因素相關。在這輪電廠補充完電煤庫存后,煤炭行業基本面還可能繼續走弱。從中長期來看,隨著近兩年煤炭價格持續深跌,越來越多的資金和企業正在撤離煤炭行業。未來1-2年,煤價仍將繼續下跌的走勢,逼迫更多的中小煤礦退出市場或者被兼并。煤炭價格真正觸底回暖預計要到2018年左右。”鄧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