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人士預測,4月進口塑料供應或會出現與1、2月相似的形勢,再度出現同比萎縮跡象。按照1、2月的進口同比測算,預估4月進口量在60萬—62萬噸。4月總體供應預計在165萬噸左右。
從需求形勢看,去年同期PE的表觀需求在170萬噸,按照5%的消費增長測算,預估4月消費量為177萬噸,供需之間尚存一定缺口,有利于生產企業的去庫存。
綜合來看,在成本端未有實質性變化的情況下,未來供應還會偏緊,盡管4月進入需求淡季,但企業去庫存的節奏不會發生改變,塑料走勢仍將保持堅挺,主力1509合約有望突破10000元/噸。
4月進口塑料供應或再現同比萎縮跡象
下游需求進入旺季
供需形勢好轉是塑料期價上漲的主要驅動因素。3月是下游農膜生產與銷售旺季,生產企業開工率繼續回升,為55%—70%,而其他的包裝膜與塑料制品生產開工率也有所提升,平均開工水平在40%—60%之間。下游開工的回升帶動了塑料需求。近期下游市場在消化了節前的補庫之后,開始增加采購力度,現貨成交有所好轉。石化庫存數據顯示,兩大石化總庫存從元宵節前后的105萬噸回落至目前的90萬噸水平。
油價下跌對塑料的影響弱化
從成本角度來看,對比原油、塑料在節前與節后的兩次低點,可以看到兩者有明顯的差距,說明油價對塑料的影響在弱化。在整個原油—石腦油—乙烯—聚乙烯產業鏈中,原油對各個環節的影響均出現變化。節前油價下跌主要是產量不斷增加,供應出現過剩。而節后油價走低,更多是因為下游煉油裝置檢修導致需求減弱。由于亞洲甚至整個全球的原油加工裝置都處于集中檢修期,導致塑料的生產原料石腦油、乙烯出現供應緊張局面,價格保持堅挺。塑料的生產成本并未因為油價走低而出現回落,相反,從石腦油與乙烯價格來看,成本實際是在上升。而未來一到兩個月仍然是裝置的集中檢修期,原料供應偏緊格局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