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市場預期將于北京時間本周三(7月8日)晚間公布的美國7月3日止當周原油庫存可能重新下降,但在亞洲時段,國際油價并未能延續7月7日的企穩局面,轉而進入下行通道。截至北京時間14:10,美國WTI原油八月期貨跌0.45美元或0.86%,報51.87美元/桶。倫敦方面,布倫特原油八月期貨跌0.29美元或0.51%,報56.56美元/桶。
市場方面,看空后市成主流觀點。
“油價短期之內還是會延續跌勢,無論是美聯儲加息也好,還是供給過剩的局面,都是短期內無法獲得結論的事件,我認為油價將很有可能進一步下探近前低42.03美元/桶附近。”銀河期貨宏觀分析師李彥森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廣發期貨能源化工研究員張卉瑤也對本報記者表達了相似觀點。
據路透社7月8日援引的交易數據顯示,市場正在準備迎接油價的進一步下行。自7月以來,執行價為50美元/桶的美國原油認沽期權的未平倉合約已經減少了近15%,而45美元/桶認沽期權的未平倉合約增長了12.5%。
不過,各界對于油價的下探幅度存在爭議。“目前原油在50-60美元這個區間波動,下挫區間應該在45-50美元。但要是再低的話,就低于加拿大油砂、美國頁巖油的成本線了,一旦跌破成本線,原油供給就會收縮,油價就會反彈,從成本定價角度看,45-50美元是底線。”復旦大學能源經濟與戰略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吳立波對本報記者說。
供給過剩
高盛本周一發布報告表示,希臘危機升級對于原油影響很小,關鍵在于當前原油市場仍供應過剩。另外,如果伊朗解除制裁,將釋放大量原油。
上周公布的一系列數據顯現出了美國原油產量將進入上行的跡象。
“API以及幾大媒體的預測都表明,美國的石油庫存雖然沒有像上周一樣增加,但是跌幅明顯小于之前數月。美國的原油市場可能正在走入一個拐點,由之前的每周例行200萬-300萬桶的下跌轉入每周微幅振蕩企穩。”銀河期貨7月8日的原油日報中提到。
而OPEC方面,同樣也是過剩局面。據悉,OPEC國家6月份的原油日產量達到了3160萬桶,明顯超過了其3000萬桶的限額,該組織超目標產量產出的狀況已持續13個月之久。
“在供大于求的局面下,OPEC方面并未如外界所期望的采取限產保價措施,相較其他供應商來講,其相對成本是最低的,所以即使在低油價的情況之下,他們還是可以將保住市場份額置于首要位置。”吳立波表示。
伊核協議達成預期樂觀
盡管伊朗核談判再次錯過期限,并被延長至了7月10日,但各界對于“幾天之內”達成協議持樂觀預期。“這不是一個是否的問題,而是時間問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長、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李偉建此前對本報記者表示。
“從油價角度分析,我認為談判雙方還是會以大局為重,目前雙方的經濟都比較低迷,而油價低,主要還是影響產油國,但對于全球經濟復蘇并不是一件壞事。但是一旦油價反彈,急劇上升的話,將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吳立波表示。
據英國金融時報,若取消制裁,伊朗將釋放價值1000億美元的石油。
目前各界對伊朗原油庫存估計不一,但都認同若制裁解除,伊朗原油將迅速影響到國際油價。高盛周一發布的報告稱,如果伊朗解除制裁,3000萬桶的靠岸浮倉原油將涌入市場。
伊朗石油部副部長莫扎密(Mansour Moazami)此前在采訪中指出,在制裁取消后,伊朗的石油出口量將會從目前的120萬桶/日增加至230萬桶/日。
7月3日,咨詢機構SVB Energy發布報告稱,如果達成核協議,伊朗可以在未來6-12個月內將增加40-60萬桶的原油日產量,到2020年伊朗還可以額外增加65萬-70萬桶的原油日產量。
“如果伊核談判達成協議,可以肯定的是這將推動油價進一步下行,但不會是急劇下挫。”吳立波說。
此外,伊朗還將面臨來自OPEC內部的壓力,相關數據顯示成員國尤其是沙特及伊拉克近期都紛紛增產。目前伊朗正在督促OPEC重新實施在2011年就被廢除的針對每個成員國的產量配額制度。此前OPEC一名高級官員日內表示,OPEC不會恢復這一舊的生產配額制度,除非這一行動是“絕對必要”的。
原油需求可能受抑
有分析指出,希臘危機將從兩方面對油價帶來下行壓力,一方面,歐元區風險升級料令美元走強,以美元計價的石油將變得昂貴。另外,市場預期希臘退歐將打壓歐洲的能源需求,據凱宏經濟,希臘的原油需求僅占全球的0.3%。
“目前,各方對于希臘危機的結論及其潛在的溢出效應比較擔心,擔心歐洲方面的需求將遭到打壓,最近油價下行也恰恰反映了這種情緒。不過,我認為除非發生歐元區解體這樣的極端情況,油價是不太可能發生第三次探底的。”吳立波說。
中國方面,因為近來的股市劇烈震蕩,有分析指出這將打壓中國的需求,使油價承受更大的下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