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中國市場整體不景氣的背景下,高端注塑機供應商恩格爾卻實現了逆勢增長。恩格爾機械(上海)有限公司銷售和服務總裁Gero Willmeroth最近接受了采訪,分享了心得和理念。
看Gero Willmeroth如何解讀高端注塑機
中國經濟放緩對貴公司的業務影響如何?
Willmeroth:大家都在談中國經濟在收縮,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雖然增長率低于前些年,但我們認為這是正常趨勢,不可能一直保持8-10%的GDP增幅。整體經濟繁榮時,每個個體都會成功。但如果經濟收縮或增長減速,才會看到誰是真正有準備的企業。
競爭加劇時,塑料零件制造商必須發展競爭優勢,也就是說其投資必須轉向更高級的生產技術,不再一味追求低價。
因此,我們在中國不斷發展,呈現逆勢增長。我想,原因在于我們所在的市場是個增長中的細分市場,也就是說,我們提供的注塑機和系統方案在市場上屬于高端產品。我們認為中國市場需要更精確、更快、更高效的解決方案。當制品企業擁有一定的技術水平,勢必需要高精度的機器設備,而這些設備是本土供應商無法提供的。
最近幾年,中國市場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國曾經是全球的制造業集結地,而這一點正在改變,中國經濟正從出口導向轉向內需拉動。他們必須改革,因為勞動力成本在增加,同時人民幣對美元和歐元走強,使中國的出口成本競爭優勢不再那么明顯。
哪些市場在呈現增長?
Willmeroth:恩格爾集團上海基地生產的注塑機有三分之二在中國市場銷售,其余三分之一銷往亞洲其它國家。我們在中國市場實現持續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本身就在中國。中國是我們在亞洲最大的單一國家市場。還有另外一個重要趨勢就是:中國公司正在走向海外,這是個嶄新的趨勢。不單單是并購國外企業,可能還受匯率因素驅動,目前國外資產的價格可能較低。中國公司正進入美國、墨西哥和歐洲等地投資設廠。由于我們在中國,并且這些海外投資決策都是在中國企業的國內總部做出的,所以我們處于有利的地位。這一點值得我們的歐美同業消化思量。越來越多的重要決策在這里制定,對于中國市場來說,這是全新的角度。
恩格爾今年在中國的業績如何?
Willmeroth:2015年我們的業績創了新高,不僅僅是中國,全球也是。去年的銷售額達到10.7億歐元,今年我們將大大超過這一數字。中國業績也會增長,從訂單看,2016年開局良好。對此我很高興,但我對未來也很謹慎。我們的細分市場在增長,但我是在2009年來到中國的,我們都知道經濟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我對今年的業績很樂觀,預計仍會增長。#2#
您在中國這8年里,恩格爾中國是如何發展?
Willmeroth:這么說吧,我剛來中國時,我們公司停車場的私人轎車還不多。現在我們的停車位都不夠了。增長總是令人高興的,但基礎設施必須跟上。也就是說,我們的某些部門在擴大,那么我們必須在公司增加新職能部門來應對這些情況。舉例說,如果原來是一個小型生產車間,現在變成了工業化的工廠,要求肯定完全不同,必須增加職能部門。必須新增人員,培訓人員,保證一切運營事務通暢順利。先是產能增加,但我們最終要實現的是銷售額增值。
我們還必須在公司結構上去集中化。開始員工不多,我可以每天和他們交流。從企業角度說,下一大舉措就是進一步分權,分成小單元,各單元獨立自主,但必須保證各個單元遵循相同的規章制度,有共同的目標方向。
人才非常重要,各崗位都需要合適的人才,要信任員工,培訓員工,公司的每個人都必須知曉并履行其職責。這是個大挑戰,特別是當公司處于增長中,新增了多個不同職能部門時。這一點只有通過團隊才能做到,一個人什么都管,是不可能湊效的。
能否談談您曾經做出過的困難決擇及其影響?
Willmeroth:2008年我加入恩格爾中國公司后,遇到的第一件事便是因全球金融危機而造成的業績大幅下滑。我至今仍然記憶猶新,當時連續17周,我們沒有收到一臺注塑機訂單。你可以想像一下那種壓力,但我們在那個時候決定:我們的員工訓練有素,不能解聘。銷售團隊壓力陡增,到處尋找業務機會。有些行業內的本土企業退出了競爭。但是我們堅持不解聘員工。這些員工經過我們的培訓,都是優秀的人才。后來的情形證明,這一決策非常英明,因為短時間后,市場就呈現出爆發態勢。我們非常幸運,員工都仍然在崗。否則無法應對后續的爆發態勢。這就是我到中國的開局之年。
2012年,我們的上海廠擴建,產能翻倍。在家族式企業,投資決策過程很快。幾個月內就從最初的想法變成了現實。這也意味著雙重壓力和雙重快樂。做事情必須有自信,我們預測,市場未來形勢很好,細分市場在增長。今年2月初我們剛召開了下一財年(4月1日開始)的預算會議,會上我們發現當時的預測很精準。
我當時有些壓力,因為如果我們預測不準,或是市場變化,那就只能留下一個空置的新廠。增長不會一蹴而就,數字是逐漸增加的。現在我們有約400名員工,而起初只有60人。
您有哪些管理理念?
Willmeroth:我是德國人,為奧地利公司工作,太太是韓國人,我的工作地點在中國。我面對的挑戰真實存在,必須對各種不同的想法持開放態度。德國人的固執、保守和嚴格是出名的。而在亞洲,人們通常比較靈活,處理商業問題的方法不同。類似于文化交流,溝通方式也會不同。我們都以非母語的第二語言進行交流,所以誤解不可避免。
你會被夾在兩個世界之間,總部和本地客戶的需求,必須讓這兩個世界相互理解。用自己的語言交流已經相當困難,如果還需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用不同的語言,可想而知有多難。
我有我自己的方法,重要的是必須對新想法持開放態度,做好多方面準備,也不期望奇跡,這樣的話,可能比較安全。在德國,我們可能更激進,但在這里不行。最好的經驗是一起工作,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
您今后的工作重點有哪些?
Willmeroth:重組還沒有完成,我們必須實現分權管理,發展培養人才來運營這些小單元。確保他們以團隊方式工作。確保他們獲得必要的信息反饋。今后一兩年必須完成這項工作。最大的挑戰是實施新組織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