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可充電鋰二氧化碳電池的研究剛剛起步,基本原理尚未完全清楚,而且動力學性能和充放電循環能力差,但專家們認為,該研究為推動二氧化碳在能源儲存與轉化領域中的應用,以及實現鋰氧氣電池向鋰空氣電池的飛躍具有重要意義。
南開教授開發出“呼吸”二氧化碳電池
近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周震教授課題組開發出一種可“呼吸”二氧化碳的電池。這種電池以石墨烯為鋰二氧化碳電池的空氣電極,以金屬鋰作負極,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能量。
可充電鋰二氧化碳電池的構想迸發于課題組成員蘇利偉博士三年前的一次實驗。他發現,碳酸鹽做鋰離子電池負極儲鋰容量異常高,且在反應過程中產生二氧化碳氣泡。此后博士生張彰開始建立鋰氧氣電池的研究平臺,經團隊成員反復實驗,不斷改進電極性能,首次將石墨烯用作鋰二氧化碳電池的空氣電極,并表現出了優異的性能,可連續充放電20次以上。這是截至目前的最高水平。鋰二氧化碳電池性能的改善,得益于石墨烯的高導電性和大比表面積,為電化學反應提供了良好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