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日在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廢橡膠綜合利用分會十八次會員代表大會上,中橡協名譽會長范仁德表示,橡膠行業智能制造出現了一批先行者,取得很大進展,但仍有很多企業沒有把智能制造提到一個真正的高度來認識。
有專家預測,制造業今后50%以上都可實現自動化。范仁德認為,對于橡膠行業來說,自動化率可以達到60%-70%。
據了解,橡膠產業許多產品的生產都已經實現自動化,或者正走在自動化的路上,如輪胎自動化生產線、橡膠助劑自動化包裝等。
我國橡膠行業智能制造出現一批先行者
范仁德告訴記者 ,不只是輪胎和橡膠助劑包裝,廢橡膠、密封件、膠鞋等產業自動化的空間也非常巨大。因為橡膠業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很多工序完全有可能實現機器智能。
在他看來,密封件、膠鞋等產品之所以沒有實現自動化,是因為沒有進行研究。
“手機零部件比密封件還要小、還要精密,都已經實現了自動化生產,為什么密封件卻不能?”他提出這樣的問題。
在談到橡膠產業智能制造與其他行業以及“互聯網 ”的關系時,范仁德表示,關起門來自己推行工業4.0,推行智能制造,是不可能的。橡膠產業一定要與其他行業的進展保持同步,要與能源、金融業、互聯網等發展密切配合,這是企業家必須關注的問題。
智能制造已經成為時下十分熱門的話題,但在范仁德看來,對智能制造的理論根據和發展時間,業界在認識上還有很大區別。
“不僅是在專家層面,企業之間的認識更是千差萬別。” 范仁德稱。
當前,習近平等國家領導人對智能制造非常重視,已將其作為國家頂層戰略和決策來執行,支持力度空前。
范仁德認為,這個重大決策是根據中國經濟的發展現狀,以及世界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提出的,對制造業企業意義重大。
據記者 了解,中國的經濟特別是制造業,今年以來一直處于下滑態勢。與此相對應,今年前三季度,服務業占GDP比重上升明顯,已經突破50%。
整個經濟形勢不好,服務業卻能出現迅猛發展勢頭,范仁德認為,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服務業充分利用了互聯網、信息等手段,帶動整個產業發展。與之相比,制造業在這方面的差距巨大。
范仁德強調稱,這種差距主要體現在,制造領域的很多企業,沒有把智能制造提到一個真正的高度來認識。
“沒有認識,就不會形成正確的預測和判斷。”他說。
他認為,一個國家、一個行業、一個企業,都需要對現狀和發展端正認識和做出正確預測。在這個前提下,才會采取正確的戰略,才能促進企業、行業、國家的正確發展。
他認為,智能制造成為產業發展方向已經毫無疑問。企業家們應該提升認識,采取正確的戰略,讓企業朝著更高的目標發展。
范仁德稱,在橡膠輪胎產業,已經有不少智能制造的先行者。他舉青島森麒麟輪胎有限公司為例,稱其是后起之秀,在觀念方面非常先進。
據記者 了解,投產僅有6年的森麒麟輪胎,在建設工業4.0企業方面已經取得顯著效果。通過智能工廠的建設,其生產效率提高30%以上,人員降低50%左右,產品質量和競爭力也大幅提高。
據悉,該公司部分輪胎產品的價格,比一些大型輪胎企業都要高,而且在國際市場上取得較好效益。
對于廢橡膠產業,范仁德認為,該產業最近幾年發生了巨大變化,有的企業按照工業4.0的觀念和模式進行探索,雖然達不到4.0的高度,但已經達到了2.0、3.0的水平,正在向著4.0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