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電力行業經營發展環境面臨著新的困難和挑戰。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董事長喬保平預計,發電企業的產能過剩在20%以上,除了企業自身的約束外,各主管部門應該有統籌要求控制規模。
喬保平是在3月19日北京舉行的2016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作出以上表述的。喬保平認為今年電力行業的壓力將會非常大:2015年中國火電利用小時數下降到了4329小時,是69年來最低水平,用電量也只增長了0.5%,預計2016年火電利用小時還要下降300小時。
電力行業發展面臨著新的困難和挑戰
喬保平稱,即使如此,“每年的新增裝機都在1億千瓦以上,所以這個規模的擴張和實際的需求差距還是在增長”。
此外,2016年1月燃煤電價下調3分錢每千瓦時,對發電企業影響很大,喬保平稱僅國電一家,今年一年的減利就大約有100多億。
喬保平建議,第一要嚴格控制規模,不能再無序發展,盲目競爭。
第二要優化電源結構。“每每看到霧霾天氣那么嚴重,我們都在思考電力是重要的排放企業,深感肩上的社會責任重大,要擴大我們國家新能源的比重,加快發展像風電、水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
第三就是加大走出去的力度,“我們有些技術是很先進的,像現在在南非做了30萬裝機的風電,用自己生產的設備,效益比較好。加拿大也有我們自己的風電,我們要把這些走出去的步伐大大加快”。
第四要加快新能源技術的創新。第五要統籌兼顧。電力行業除了自身約束以外,像國資委等各方面主管部門應該有些統籌要求來控制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