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幾十年的立法和教育,環保意識在韓國已經深入人心。例如在賓館住宿,韓國人已經形成了自帶牙具、毛巾等洗漱用品的習慣,這是由于韓國2002年對《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法》進行了修訂,嚴格限制了塑料餐盒生產廠家對一次性用品的提供。韓國餐館里也很少能見到一次性用品,餐具一般都是鐵質的,濕紙巾多是可以消毒清潔再使用的,外賣餐盒也多是可回收的。
韓國環境保護與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一樣,都經歷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過程。幾十年來,韓國通過不斷完善法律制度來構筑自身的環保體系,隨著教育水平、國民素質、政府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韓國整體環境狀況不僅得到了本質的改善,而且環保意識也已深入人心。
韓國塑料餐盒生產廠家環保意識強
垃圾分類習慣的養成也得益于立法。韓國在1995年開始實行“垃圾從量制”,即不可回收、只能通過填埋和焚燒等處理的垃圾按量進行收費。不可回 收的垃圾要放在特定的垃圾袋里,這種垃圾袋必須通過購買才能獲得,使用其他普通塑料袋裝垃圾將被處以最高100萬韓元的罰款。專用垃圾袋并不是很貴,以四 口之家來算大概每月4000韓元左右,但是韓國主婦們為了避免不必要支出,還是會盡力分揀出可以免費回收的垃圾。這樣一來有效限制了用于焚燒和填埋的垃圾 總量,從而也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韓國在企業治污方面也作了多項努力:一是強化生產者責任體系。2003年韓國通過相關法案,旨在推動包括電視、冰箱、輪胎、包裝物品等15種產品的環保達標;確立EPR體系,即生產者責任體系,目的是推動塑料餐盒生產廠家在整個生產活動中能夠貫穿始終地采取環保措施。二是政府加強對企業環保措施的監管,同時推動自愿環境協議體系的建立,從政府管理和企業自覺兩方面著手,在提高環保水平的同時,大幅降低管理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