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檢驗檢疫部門在對韓國進口玻璃安全膜制造的奶瓶進行現場檢驗時發現,該批貨物90%的玻璃奶瓶瓶身存在大量密集的氣泡,外觀存在缺陷,易導致嚴重的安全隱患,該局執法人員當場對該批貨物實施了封存,嚴禁問題產品流入市場。
經調查分析得知,該批奶瓶氣泡缺陷的產生,主要由于生產過程中溫度控制失誤,玻璃融化不良或配料比不當導致產生的氣泡不能排除而形成,該種氣泡內往往含有二氧化硫氣體。瓶體中存在氣泡其主要安全隱患為:一是氣泡降低了玻璃強度,使用中容易出現裂紋甚至爆裂;二是氣泡中的二氧化硫氣體一旦泄露,對人體尤其是嬰幼兒的呼吸道、肝臟造成一定危害。
韓國進口玻璃安全膜奶瓶存質量問題被封存
檢驗檢疫部門建議相關部門在針對嬰幼兒產品類特殊消費品的檢驗監管時,同樣應把感官檢驗與安全衛生、環保并重,確保嬰幼兒人身健康安全。
同時,檢驗檢疫部門提醒進口商和消費者,在采購嬰幼兒產品時,在高度關注安全衛生項目合格的同時,對外觀安全隱患應同樣予以高度重視,以確保嬰幼兒產品的使用安全。選購奶瓶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看材質。目前常見的奶瓶瓶身有玻璃和塑料兩種材質,玻璃奶瓶耐高溫,使用壽命長,但易碎;塑料奶瓶材質輕便,不易摔碎,但在高溫下容易析出有毒有害物質。常見的塑料材質包括PET、PP、PES、PPSU以及PC等等。其中PC奶瓶因為適用溫度范圍小,毒害物質析出高的等問題已被淘汰,在選購時應予注意。
據悉,青島地區某貿易公司這批從韓國進口玻璃安全膜制造的奶瓶共計4000件,價值13220美元,因質量不合格,存在安全隱患,已被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依法作退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