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礦商而言,鈦白粉頻繁漲價無疑是重大利好消息,受鈦白粉行情推動,國內礦商也躍躍欲試,提價情緒較濃,4月份攀礦持續調整,月累計上漲了30~50元/噸,而進口鈦礦市場價格也相應作出了一些調整,大部分進口礦漲幅在10~20元/噸,印度礦則調漲了30~50元/噸。
4月份鈦渣市場表現平穩。雖然下游產品價格持續上漲,但氯化渣、酸渣價格并沒有受到帶動同步上調。目前北方地區氯化渣企業開工情況依然不佳,部分企業已經轉型生產其他產品,離開鈦渣行業。南方酸渣企業,尤其是云南地區企業并未出現大量復產現象,其主要原因是該地區政策變化及市場價格過低。4月份90氯化渣出廠價格在3800元/噸左右,75酸渣出廠價格在2500~2600元/噸。
4月份四氯化鈦價格表現平穩。在上月末四氯化鈦價格上調之后,4月份四氯化鈦市場重新進入平穩期。由于供應與需求相對穩定,目前各企業開工情況穩定,企業庫存壓力相對較小。后期市場走勢與下游產品行情關系密切,若未來下游產品價格順利上調,四氯化鈦價格也必將隨之漲價。
上月海綿鈦,鈦材市場表現平穩。在3月下旬海綿鈦價格上調之后,成交量既未增長也未下降,表現穩定。鈦材價格也未因此而出現上調。目前,海綿鈦企業認為,經歷了兩年的市場低谷期,部分產能已經退出市場,當前市場現存產能已經調整至較為合理的水平。隨著供需逐漸平衡,未來海綿鈦價格仍有可能再度小幅上調。
4月份鈦白粉市場持續上漲態勢。4月份國內金紅石型鈦白粉價格漲幅超過1000元/噸,而國際部分企業也宣布上調未來產品價格,漲幅在150美元/噸左右。受此影響,部分此前由于虧損暫停生產的企業恢復生產,未來我國鈦白粉供應量將有所增加。若未來鈦白粉價格持續大幅上調,將會刺激更多停工的企業復產,有導致供需再次失衡的風險。
據瑞道金屬數據,我國鈦白粉價格在一個月內上調10%左右。自春節之后,國內鈦白粉市場進入上行通道,自春節假期至今的兩個多月里,其價格上漲超過2000元/噸,漲幅超過20%。
筆者認為,其價格瘋漲的背后主要有以下幾條原因。首先,春節期間國內鈦白粉價格過低。由于其價格跌破許多中小型企業的成本線,造成眾多企業減產停產。而節后隨著供應量的減少,價格出現報復性反彈也是意料之中。其次,行業內企業目標一致,幾家主要企業同時宣布漲價使得市場預期改善。而下游企業擁有不錯的利潤空間,可以承受其價格上漲。第三,鈦白粉企業為淡季提前準備彈藥。每年的七八月份為國內鈦白粉銷售淡季,在過去的兩年間,鈦白粉價格均因淡季銷售不佳導致價格崩盤。因此,在需求旺季提升價格獲得一定的利潤及資金儲備也有助于企業渡過未來可能出現的困難時期。反之,若鈦白粉價格在需求旺季不能提升至理想的位置,必將造成企業在需求淡季更加難以為繼。
目前,國內一線企業生產的金紅石型鈦白粉價格已經回升至11500~12000元/噸一線,且價格還有較大的上調可能。隨著價格的拉升,部分停產減產的中小型企業也逐漸提升產量,導致國內鈦白粉產量逐漸增加。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未來鈦白粉價格的進一步提高,我國鈦白粉市場有可能再次出現供大于求的狀況。進入市場淡季期間,各企業能否順利解決庫存問題將決定下半年市場走勢。據筆者觀察,目前市場上產品庫存已從生產企業逐步轉移至經銷商及終端用戶手中。這有利于生產企業,尤其有利于大型企業準備好充足的資金在需求消化、銷售壓力增大的時期渡過難關。此外,將產品價格提升到相對較高的位置也有利于企業維持較低的庫存,在淡季來臨前獲得更多的庫存容量及降價空間,降低企業銷售壓力,獲得更多周旋的余地。
與鈦白粉市場的火爆表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除3月下旬海綿鈦價格小幅上調5%左右之外,海綿鈦、鈦材價格在春節以來幾乎沒有出現調整。與此同時,市場總體訂單量依然持續在較低水平。其中,市場訂單主要集中在幾家大型企業手中,而中小型企業訂單量較為稀少。具體表現為大型企業訂單與去年同期保持一致,而部分中小型企業因為拿不到足夠的訂單已經停產甚至倒閉退出。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統計數據,我國鈦材生產企業減少了180家,這些倒閉的企業幾乎均為中小型企業。
由此可見,我國鈦材行業正處于行業調整、淘汰整合的時期。大型企業由于自身質量、品牌優勢,逐步獲得市場認可,這種優勢在市場競爭中逐漸體現出來。而一些產品結構單一,沒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正在被清洗出市場。筆者認為,這種現象是好事,既符合國家宏觀調控的方向,又符合供給側改革的思路,淘汰掉低端產能;微觀上鼓勵企業勇于創新,令企業產生危機意識,有動力去打造最契合企業自身的競爭模式,最后形成各家企業間相似卻不相同的各具自身特色的產品及服務,從而提高我國鈦材產品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