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劇”過后,國際油價到底能否堅守40美元大關,成了市場最受關注的話題。悲觀者瑞銀預計,布倫特原油價格將在本季度奔向30美元/桶附近。
紐約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大起大落
而對于國內成品油分析師來說,近期最艱難的工作莫過于預測下一輪國內成品油調價會否實現。在過去的一周里,不少分析師已數次推翻了自己的觀點。
僅在十天前,受俄羅斯和沙特在多哈會議前就凍產協議達成一致傳聞鼓舞,紐約及布倫特近月原油期貨價格雙雙站上40美元/桶大關。其中,紐約原油期貨4月12日漲幅還刷新了年內新高,同時也是該合約結算價自2014年7月份以來首次升逾200日均線。
然而4天后,多哈會議以未達成凍產協議收場,國際油價應聲大幅震蕩下挫,亞洲盤跌幅一度逾7%。隨后,紐約和布倫特原油期貨跌幅開始收窄,進而由跌轉漲,原因是數以千計的科威特油氣工人開始大罷工。
正如業界所預測的那樣,罷工帶來的刺激不可持續。4月20日一早,傳出科威特石油工人結束罷工重返崗位的消息。不僅如此,還傳出了令原油多頭更為沮喪的消息:伊朗石油部官員表示,該國原油產量將在兩個月內恢復到制裁前水平,并重申伊朗政府提高原油產量的承諾。接著,俄羅斯能源部副部長表示,將會考慮增加原油產量。
截至4月20日北京時間16點55分,布倫特原油近月合約為43.01美元/桶,下跌2.32%。紐約原油期貨盤中跌破40.00美元/桶,下跌2.63%、
“科威特罷工事件結束后,該國原油產出迅速恢復,對市場的利好也隨之移除。”卓創資訊原油分析師高健在接受采訪時說。而且伊朗和俄羅斯這些主要產油國繼續增產的言論對油市形成巨大打壓。此外,美國石油協會(API)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上周美國原油庫存增加310萬桶,增幅超出市場預期,同樣給原油市場帶來負面影響,短線原油存在較大的回跌壓力。
“原油市場不可能一夜間從供應嚴重過剩轉變為供應嚴重緊缺,一場罷工更是不可能做到。另外,美國原油庫存數據再度增長,利空因素如虎環伺。”李彥認為,供需面沒有好轉,油價不可能有太大起色。
瑞銀報告認為,原油市場目前仍有100-150萬桶/天的過剩供應,減少過剩供應的擔子依然落在非OPEC產油國身上,尤其是美國,因這些國家的原油價格對供應調整能夠作出較快反應。本季度油價需要低到確保資本支出得到充分削減,才能推動原油市場在今年年底前實現供需平衡。預期布倫特原油價格將在本季度跌向30美元/桶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