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煙臺市住建局開發辦獲悉,今年煙臺市將啟動41個棚戶區改造項目,改造1.48萬戶,全年貨幣化安置率達到50%以上。同時,按照省住建廳部署,今年內城鎮棚戶區改造將全面執行“海綿城市”標準,全面規劃排水防澇。
今年煙臺市將啟動41個棚戶區改造項目
城中村城邊村城市危房均納入棚改
今年,煙臺繼續加大棚改推進力度。加快各縣市區項目房屋征收和安置房建設,拓展棚戶區改造范圍,將城中村、城邊村、城市危房納入棚改范疇。
按照計劃,芝罘區負責的棚改項目共有4個,分別為東林區片棚戶區改造項目、黃務區片棚戶區改造項目二期、華新居委棚戶區改造項目二期及國際金融B區棚戶區改造項目。大部分位于南部新城。由芝罘區市直部門負責的棚改項目有北馬路大廟區片棚戶區改造項目和白石區片棚戶區改造項目H地塊項目。
萊山區陳家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一期)、溝北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一期)和大莊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一期)列入計劃;牟平區列入年度計劃的有1項,為董家疃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
福山區有2個項目列入年度計劃:蒲灣棚戶區改造項目(一期)和城里棚戶區改造項目(二期)。開發區列入改造計劃的棚改項目為1個,A-45小區棚戶區改造項目。
貨幣化安置棚改居民就業、入學等將獲保障
在棚改模式上,今年,煙臺將從以往的新建安置房實物安置逐步轉向以貨幣化安置為主。市住建節能與房地產開發綜合管理辦公室產業發展科副科長高健說:“一方面,貨幣安置有利于減少過度安置時間,節省費用、提高效率,使群眾早安置、早受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打通棚改安置房和商品住房通道、消化庫存,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國家和省里對實施貨幣化安置比例高的棚改項目將從補助資金方面給予重點支持,我們也將研究出臺優惠政策,對選擇貨幣化安置的棚改居民,除額外適當給予一次性資金獎勵外,還將考慮從子女入托、上學,就業、養老、醫療等方面提供保障。”
“自2012年至今,全市已實施棚戶區改造7.6萬戶,爭取上級各類獎補資金12.5億元,獲批國開行和農發行專項貸款87.7億元,有效改善了城市環境面貌和群眾居住條件。”高健說。目前,我市已實施貨幣化安置1.2萬戶,貨幣化安置比例約占全年任務總量的67%。其中芝罘區、開發區實施貨幣化安置運作模式已基本成熟,列入改造任務的項目基本上全部采取了政府購買安置模式。
今年全市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市住建部門提出總結推廣海陽市利用農發行貸款經驗做法,邀請農發行介紹貸款政策及操作流程,把貨幣化安置作為棚改安置的發展方向,力爭全年貨幣化安置率達到50%以上。特別是商品房庫存較多、消化周期較長的縣市區,原則上應停止新建安置房,全部實行貨幣化安置。
年內棚改將按“海綿城市”標準建設
近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貫徹國辦發〔2015〕75號文件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了全省海綿城市建設的工作目標:各地要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將至少75%的降雨實現就地消納和利用,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目標。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黑臭水體控制在10%以內;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
《意見》提出,從今年開始,各地要將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作為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及城市道路、園林綠地、城市水系、排水防澇等相關專項規劃的剛性指標來控制和實施。今年起,各類城市新區、園區和開發區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以及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老舊小區改造,都要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按照《意見》,海綿型建筑與小區建設要充分利用原有濕地、坑塘、溝渠等水體,建設小型濕地及滯流塘,或建設專門雨水蓄水池,收集利用建筑屋面雨水,雨時發揮調蓄功能,旱時發揮綠化灌溉、景觀水體補水和道路清洗保潔用水等功能。道路、廣場及地面停車場建設,應采用透水鋪裝;綠地應采用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植草溝等方式,消納周邊徑流雨水。有條件的新建建筑和小區,要充分結合綠色城區、綠色建筑建設,推行綠色屋頂或屋頂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