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樹脂中彈性體(以聚丁二烯橡膠為主)約10%一30%,分散相粒徑在0.3um,為微觀分相型高分子合金。利用接枝共混法可生產彈性體含量30%一70%的接枝abs。ABS在1947年問世,工業上以乳液聚合法為主,也有懸浮聚合法和本體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先生產聚丁二烯乳液,然后加入AN和St,在溫度50—80℃下聚合3h.在生成接枝聚合物的同時,也生成AS共聚物。ABS的制造方法大致如圖2-24所示。不同的制造方法,產品結構和性能差別很大,在選用時應充分注意。
ABS為聚丁二烯橡膠粒子分散在AS中海島結構的合金,接枝了AN和St的聚丁二烯起相容劑的作用,大大改善了相容性。由于彈性體用量比HIPS中的多(在10%一30%),且分散相粒徑小(0.3tan左右),因此,ABS的性能優于HIPS,見表2-89。
ABS中丙烯腈(AN)能提高聚合物的耐化學藥品性和表面硬度;丁二烯(Bd)使聚合物呈橡膠狀韌性,吸收外界沖擊能量,抑制裂紋的發展,提高沖擊性能;苯乙烯(St)起改善聚合物剛性和流動性的作用。因此,ABS表現出三種組分的協同作用。通常A:B:S=(10%一30%):(5%一30%):(40%一70%)。改變三種組分的比例,可提供適應各種不同需要的ABS樹脂,表2—90所示為不同型號ABS的沖擊強度。從沖擊強度來分,ABS可分為超高抗沖型、高抗沖型、中抗沖型和普通型。
ABS樹脂不透明,燃燒緩慢,火焰呈黃色有黑煙,有特殊氣味,無燒融滴落,離火后仍繼續燃燒。AN、Bd的引入使ABS綜合性能優良,特別是橡膠組分的存在,使其抗沖擊性能極好,在—40℃時仍有相當高的沖擊強度,表2-92為ABS與AS的性能比較。ABS的線膨脹系數低,是熱塑性塑料中較小的一種。ABS在酮、醛、酯、氯代烴中或溶解或形成乳濁液,不溶于大部分醇類和烴類溶劑,與烴類長期接觸會軟化溶脹,但耐無機鹽、酸,表面會受冰乙酸、植物油等侵蝕。
然后,Bd的引入使ABS耐候性較差,在紫外線作用下極易氧化降解。ABS在室外暴露半年,其沖擊強度下降45%。為提高ABS的耐熱性,除與PC共混外,也可利用與a—甲基苯乙烯、順丁烯二酸酐、N-苯基馬來酰亞胺等共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