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消息,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舒歌平表示,神華百萬噸煤制油項目一期運行良好,目前二、三期建設正式啟動,正在進行場地平整等前期工作,計劃2017-2018年建成并投產。
舒歌平是在由《能源》雜志社主辦的煤炭清潔化利用與潔凈煤技術發展論壇上作上述介紹的。他說,一期項目已經沒有技術障礙,裝置運行穩定,項目從2010年開始盈利,2012利潤最高達到5億多元。據介紹,一期項目于今年2月通過了國家能源局的排放標準和安全運行監測標定,結果是噸油耗水5.82噸,能源轉化效率達58%。
資料顯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煤液化項目,鄂爾多斯煤直接液化一期2004年8月動工,2008年5月完成,每天處理液化原料煤6000噸,氣化原料4000噸,目前累積產量305萬噸。而根據規劃,神華在鄂爾多斯的煤制油規模將達500萬噸/年。
雖然神華野心勃勃,但整個煤化工產業卻顯得相對疲軟,與神華同期開展煤制油示范項目的伊泰集團鄂爾多斯和潞安集團長治間接液化項目年產均產能為16萬噸。就在7月末,國家能源局下發規范煤制油、煤制氣產業發展的通知要求,禁止建設年產20億立方米及以下規模的煤制天然氣項目和年產100萬噸及以下規模的煤制油項目。由此,第一個商業化的示范項目大唐克旗項目僅開工一個月便緊急停產,隨后又醞釀轉讓。
事實上,針對煤化工的經濟性、能源消耗和環境影響多個因素,業內爭議頗大。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此前曾對記者表示,從全球來看,真正將煤制油、氣投入產業化運營的只有美國一家,產業規模也遠遠低于我國的規劃。李俊峰認為,應統籌考慮能源發展、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大局,謹慎發展煤化工項目。
不過,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潔凈煤綜合利用部主任、選煤分會會長張紹強昨日在會上表示,“煤化工不是發不發展的問題,而是怎樣更清潔更高效利用的問題。”為了實現國家到2020年完成10億噸煤炭的轉化產業規模,他建議首先應優先改造提升煤焦化產業;大力推動低階煤省水型煤化工產業發展,促進煤炭分質利用和提質加工水平提高;同時做好頂層設計,推動分質梯級利用,積極規劃建設和發展煤化電熱一體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