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1月26日的頭版頭條《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將大規模使用》,報道了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徹底解決白色污染的相關情況,中國塑協作為相關行業的社團組織,感到非常振奮!
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國塑協),是中國塑料加工業的行業組織,由從事塑料加工及其相關產業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科研院所和個人自愿組成,在業務上接受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指導和監督管理。中國塑協內設的分支機構包括了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農用薄膜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負責管理行業內的相關事務。金發科技(600143,股吧)是中國塑料加工協會的副理事長單位。
中國塑協非常認可金發科技對中國塑料行業發展作出的貢獻。同時,中國塑協長期關注中國面臨的農用地膜問題,并一直在推動治理中國的地膜污染。對降解塑料,中國塑協一直跟蹤行業最新的發展動態,生物降解塑料是代表目前先進有效的且能夠通過終端處理實現消除農業白色污染的產品。
根據協會掌握的情況,中國每年要使用超過110萬噸地膜,占全球地膜使用量的四分之三以上;而在全國范圍內,僅有少量的地膜得到了回收,更多的則沒有得到回收再利用。隨著中國農用地膜使用量的持續增長,很多地區的農業生產對地膜有非常強的依賴性。長此以往,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必將受到巨大的威脅。在看到《光明日報》對金發科技生物降解地膜的報道后,站在行業的角度,我個人認為中國確實到了必須治理地膜污染問題的時刻,目前生物降解地膜技術也已經到了可以進行應用推廣的水平。
從世界范圍來看,農業和環保,只有依靠國家政策支持以及整個行業遵循相關規范,才能得到更好的推廣。中國塑協可以通過整合行業資源,推進相關標準在生產環節的執行,促進行業進行轉型升級。我認為現階段國家層面缺乏對生物降解塑料產品推廣使用等具體政策的完善,是導致生物降解塑料地膜以及其他生物降解塑料產品在中國無法得到廣泛推廣使用的最主要原因:現階段生物降解塑料的產業規模遠小于傳統塑料,導致產品成本遠高于會造成污染的普通塑料;而市場的局限性又限制了產業規模的發展速度。這兩個因素的制約,使中國無法有效地從由普通塑料到生物降解塑料的產業升級中獲益。
由此,我希望能夠向國家和社會呼吁,通過采取必要的行動措施來提供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路,并提出相關意見:
第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金發科技現已提出了一個長期的推廣計劃并開始實施。中國塑協呼吁國家有關部門能夠盡快出臺相關扶持政策,以幫助完成生物降解塑料地膜的大規模實驗與示范。
第二,在新疆示范成功之后,國家應制定長期穩定的財政補貼政策,將全國農用地膜逐步切換為完全生物降解地膜,徹底解決農田“白色污染”.
第三,國家制定相應政策,由中國塑協牽頭,把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從上游的單體原料,到樹脂合成,以及下游制品的加工應用進行垂直整合,形成一個完整的綠色產業鏈,創造一個新的高科技產業集群,促進本行業的升級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