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新興市場投資建廠的成本是金融危機前的60%-70%。有些有遠見的企業選擇在經濟低迷期、經濟調整期建廠,經過兩三年的生產建設周期,經濟恢復時也正是這些工廠生產能力最強的時候。
業內人士分析,由于整體需求降低,新興市場的生產和采購也會減少,市場的流動性也在降低。劉秋立感到,有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方企業在籌資上比以前困難。他們擔心,如果經濟體出現問題或者個別企業倒閉、破產,會給收款帶來麻煩。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副教授崔凡認為,大型裝備制造、電站設備、工業成套設備將是今后推動中國出口升級的主打產品。今后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占總盤的出口份額將逐步減少,而規模經濟明顯的重工業、機械業產品將是新的“中國制造”的優勢產品。中國在產業升級完成的過程中,將出現新的外貿格局。
石家莊市新樂華寶塑料機械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劉秋立對記者介紹,目前行業內經常遇到的信用風險有兩種:第一種,客人墊付定金后不要貨了;第二種,信用證開過來以后又不要貨了。
劉秋立認為,后一種方式的危險性更大。“信用證的方式沒有實質資金上的往來。有的客戶不要貨了可能跟你說明,這種情況還好一些;有的就不跟你說,貨發過去以后,沒有辦法結算,到一定時間信用證就會過期。”
新興市場的信用風險與傳統市場相比呈現出自己的特征。“歐美國家,如北歐和德國的公司比較正規,一般在財務上的問題不大,在道德上的風險也相對較小。而其他新興市場在規范程度上不如歐美國家的企業,信用風險相對復雜。”林月說。
為了防范這些風險,新樂華寶在和外國客商簽合同前都會比以往更認真地考察對方的購買能力。“現在我們盡量不采用信用證的方式,而是傾向墊匯的方式,讓自己能夠把握一部分資金。”劉秋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