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據一篇題為《醫療塑料:未開發的原料,未開發的商機》的文章報道,醫用塑料對醫院及回收商們是一個尚未開發的商業機會。事實上,回收組織Ravago也曾告訴過采訪者:“醫用塑料是最后一個未開發的大型材料流,對回收商及代加工廠商都具有巨大潛力。”
鼓勵醫院及回收商進行合作的原因有以下兩方面:
一方面,醫院需要花費高額成本處理這些可能最終投入垃圾填埋場或被焚燒的醫用材料。而回收商也因此無法得到那些材料,這對雙方都不利。
另一方面,Bryant在文章中指出,醫用級塑料質量普遍較高,其熔體流動性、粘度和拉伸強度等性能差異很小。隨著時間推移,醫用塑料的成分變化不大。
2017年年初,塑料工業協會(PLASTICS)和醫療塑料回收委員會(HPRC)在芝加哥地區組織了一項多家醫院塑料回收項目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在醫院環境中妥善分揀可回收物質困難重重。目前,回收醫用塑料不具有經濟價值。
另一個回收醫用塑料的挑戰則是“ick”(安全隱患)因素。Bryant指出:“對醫用塑料的常見誤解是其存在安全隱患。事實上,醫用塑料本身不攜帶任何病菌,所謂的安全隱患都是由于其與生物危害材料、藥物及其它不安全材料接觸而導致的危險。大多數醫用塑料在患者進入房間前就進行過處理。因此,最重要的是改變公眾的錯誤認知。”
“目前,醫用塑料還沒有達到足夠的數量可進行循環經濟,再生的醫用塑料也沒有終端市場。另外,只要原材料的價格保持較低水平,就不會有大量的動力去采用回收醫用塑料。”Bryant補充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