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效應衰退
前期因“限塑令”的影響,塑料1709合約在7月20日大幅上漲,盤中一度漲停,一連突破兩個前期高點9430元/噸和9620元/噸。但是,“限塑令”的執行日期在年底,那么有實質性影響的合約應該是1805,因此1709合約大漲,消息炒作影響居多。
而深入研究“限塑令”的條文會發現,國家并不是完全禁止所有廢舊塑料的進口,而是對于對環境有較大污染的生活來源的“洋垃圾”徹底禁止,對于塑料行業而言,有符合要求的許可證持證企業,是可以繼續進口生產來源的廢塑料的。而對于生活來源的廢塑料進口及加工,我國早在數年之前就開始了取締小作坊式工廠的工作,到如今這一產業基本已經得到限制和規整。
事實上,今年以來,廢塑料進口呈現下滑態勢。就消息面來看,對于這一政策的解讀早就出現,但是追漲的熱情使得這一聲音被忽視和湮沒,而在塑料大漲之后,多頭的情緒得到宣泄,“限塑令”的效應逐步衰退也在意料之中。
現貨價格未能快速跟進
當前塑料消費處于一個相對的淡季,整體上需求不是很大,盡管塑料的整體社會庫存不高,但今年以來,持續低迷的油價造成了塑料行業生產成本相對不高。此外,期貨價格大漲之際,進口價格則一直比較穩定,期貨沖高至9700元/噸以上時,部分現貨的報價依舊維持在9300—9500元/噸,甚至8月的進口價格仍在9200元/噸左右,理論上套保盤可以批量進駐,利潤豐厚。
那么在期貨價格連續三天高位振蕩未能向上突破之際,臨近交割的1709合約就面臨基差的回歸,此時空頭大量進場,多頭獲利了結,行情急轉直下也就在情理之中。實際上,面臨交割的倉單并不多,但套保商進入期貨市場的積極性大幅增加,這樣就完美地解釋了近期的行情。
短期或陷入振蕩
目前來看,現貨成交不盡如人意,而進口和現貨價格未能跟進造成期貨價格虛高,在臨近交割之際,期價有進一步回調的訴求。此外,煉廠檢修進入尾聲,部分國內裝置的重啟將緩解目前社會庫存偏低的狀況,短線來看,期貨價格傾向于回歸基本面。
另一方面,目前甲醇社會庫存不高,又面臨旺季的啟動,整體上需求有增加的預期,因此回調力度會大打折扣。結合目前交割倉單注冊偏少的情況,多空雙方對于后市仍存在一定的分歧,整體交投相對謹慎。
綜上所述,目前塑料期貨價格偏高,現貨供應充足,價格有進一步回調的預期,但整體社會庫存不高,下游需求旺季即將來臨,又限制了價格下行的空間。短線來看,塑料1709合約價格或以振蕩偏弱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