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間,中國迅速轉型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這使得整個塑料供應鏈紛紛行動應對這一轉型。
雖然電動汽車市場規模尚小,但銷量增長迅速,而且中國電動車銷量在全球領先。去年全球75萬輛總銷量中,中國占40%。塑料企業對此相當關注。5月中旬在廣州舉辦的中國國際橡塑展上,多家接受采訪的塑料企業表達了這一觀點。
索爾維集團特種聚合物部全球執行副總裁兼亞太地區總裁杜志仲(Luke Du)表示:"電動車增長迅速,政策鼓勵消費者購買電動車或混動車。"
恩格爾機械(上海)有限公司銷售和售后服務總裁魏邁絡(Gero Willmeroth)說,市場的快速發展使得這家奧地利注塑機制造商密切關注參與。他在橡塑展的新聞發布會上說:"許多公司開始生產以前從來未涉及的產品,我們必須響應需求的增長趨勢。"
他指出,電動車市場是恩格爾今年向亞洲引入更加面向終端市場的銷售結構的原因之一,此前恩格爾已經在歐洲和北美采用這種銷售結構。
法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彼歐也認為電動車市場是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因素之一,計劃到2021年中國市場的銷售額翻倍至13億歐元。
今年4月彼歐與中國蔚來汽車簽約,為蔚來汽車提供電動車身零部件,還宣布將生產首款高壓艙,用于可充電混動汽車,擬于明年底進入市場。蔚來汽車去年與江蘇南京市政府簽訂協議,將在南京投資4.65億美元建設總裝廠,年產電動轎車28萬輛。其他公司也有意在江蘇投資建設。
韓國LG計劃今年下半年擴建位于南京的電動車電池廠,擴建后每年可為5萬輛電動轎車和18萬輛混動車提供電池。
北京CHJ汽車科技公司計劃在江蘇常州建設第二家工廠,投資總額4.367億美元,建成后可為10萬輛轎車和混動SUV提供電池。
中國政府希望電動車的年銷量到2020年達到200萬輛。國際能源機構今年6月發表報告稱,2016年中國的電動車市場規模是排名第二的美國市場的兩倍多。2015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
國際能源機構稱,如果算上其它類型的汽車如電動客車和電動兩輪車,中國"是全球交通運輸電動化領域絕對領先的國家。"
總部位于布魯塞爾的索爾維稱,來自政府的支持對電動車的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不過,政策也在逐漸改變中。杜志仲表示:"政府目前在考慮應該推行怎樣的補貼政策,新政策似乎會將補貼與電池效能掛鉤,鼓勵高效能高載荷的電池生產。這對我們的電池產品屬于利好。根據新政策,電動車從在其他國家或有或無,轉變成到中國是必須擁有的產品。規章和政策鼓勵推動著電動車增長。"
索爾維表示,整個材料業的基礎結構需要支持電動車市場。公司特種高分子材料事業部經理周強表示,公司在常熟的新廠下半年將竣工,專門生產鋰離子電池的粘合和涂層材料。"該廠的建成意義重大,有助于我們的全球供應鏈壯大。"
去年中國的汽車市場總銷量超過2800萬輛。據《中國日報》報道,如果算上其它類型的新能源汽車,如插電式混動車,2016年新能源車的總銷量超過50萬輛,今年的目標銷量是70萬輛。
國際能源機構報告預測,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目前約為200萬輛,到2025年可能達到4000萬輛到7000萬輛。杜志仲說:"目前市場保有量仍然不大,但發展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