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謠言止于智者。意思是,謠言經不起分析和推敲,沒有根據的話,傳到有頭腦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傳了,不攻自破。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塑料大米的謠言傳了又傳,經久不息,塑料能造大米?小編雖然讀書少,但是基本的生活常識還是知道的,那能是一個味嗎?!
其實“塑料大米”是一個傳了很久的謠言——朋友圈瘋傳的這段“工廠里塑料造大米”視頻,早在2011年就有了,那是生產塑料顆粒的,之所以做成顆粒狀是為了便于運輸,儲存。一起來看看這些謠言是怎么傳的:
2011年
國內外社交媒體出現類似塑料大米在中國被制造的謠言。隨后,不少網民和專家指出這種所謂的“塑料大米”并非被當做食物。
2015年
網上出現“塑料大米”的另一個版本“棉花大米”,該謠言稱有人用爛棉花做大米。隨后被媒體辟謠稱那些所謂的棉花其實是某種塑料或化纖,不會是真棉花,因為棉花熔化后會像泥巴一樣毫無柔韌性,無法拉絲切粒。
2016年
10月,“塑料大米”的謠言死灰復燃,國內外媒體相繼辟謠。11月,塑料加工大米的視頻在社交平臺瘋傳,多家媒體相繼就此視頻進行辟謠。
2016年,尼日利亞海關查獲102袋50公斤裝的“塑料大米”,引發全球關注。12月30日,尼日利亞官方公布了沸沸揚揚的“塑料大米”事件的調查結果。結果顯示,這些大米并非塑料所制,但因為霉變不能食用。
2017年
近日,“塑料大米”的謠言再度出現,過往的一些謠言文章、圖片和視頻在互聯網上不斷傳播。對此,不少網民、媒體紛紛指出,這種“塑料大米”不僅很容易識破,成本還高于正常大米,商家沒有必要用塑料去替代假大米。
【辟謠】
美國辟謠網站“謠言粉碎機”發表文章稱,“美國消費者們首先應該明白,如果買回家的大米用裝東西的塑料袋做的,要吃不出來是很難的。”這家美國辟謠網站調查發現,“塑料大米”的謠言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但一直到現在,在所有傳謠的國家,沒有證實發生過一例消費者分不清真實大米和塑料大米的情況。
此外,央視也有過類似的辟謠報道,據中國新聞網報道,2016年,尼日利亞海關查獲102袋50公斤裝的“塑料大米”,引發全球關注。該事件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說法大相徑庭。最初有消息稱,這些大米是“來自中國的塑料大米”,用以冒充大米出售給當地民眾食用。不過,有媒體很快提出質疑:如果是塑料大米,那其單價是真大米的兩倍,這些大米可能是為了繞來尼日利亞的進口限制而以大米面目示人的塑料原料。2016年12月30日,尼日利亞官方公布了沸沸揚揚的“塑料大米”事件的調查結果。結果顯示,這些大米并非塑料所制,但因為霉變不能食用。
再說了,塑料顆粒均價一斤五塊錢,普通大米一斤才兩三塊錢,這虧本又違法的買賣,商家也不會做呀。謠言不可信,相信科學才是真!這塑料大米的謠言啊,希望大家不要一傳再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