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在上海舉行2016年會員大會。會上,中策橡膠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沈金榮進行了發言,引起不小的反應。
他發言的大意是:國內輪胎企業近一段時期開工率的提升,并非市場真正需求的表現;實際上,中國輪胎企業今年可能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困境。
據了解,今年以來,尤其是最近兩個月,國內輪胎市場透出一陣暖意。大家都覺得,中國輪胎業快要走出低谷了。在這種情況下,沈金榮的話,無疑是給輪胎人兜頭潑了一盆冷水。
記者獲悉,國內輪胎企業今年以來的希望,首先來自橡膠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春節后,天然橡膠期貨的價格,從9800元/噸上升到13000元/噸以上,漲幅達33%;合成橡膠現貨價格從8000元/噸上漲到12000元/噸以上,漲幅超過50%。
原材料的漲價,推動下游的輪胎產品市場價格走高。目前已有多家輪胎制造商宣布漲價。這使國內輪胎零售商的跌價預期顯著減弱,也導致輪胎從之前的接近零庫存,提升到4月末的庫存平均20天左右。同時,國內輪胎企業開工率持續處于高位。數據顯示,近兩月來,全鋼胎平均開工率維持在70%以上,半鋼胎平均開工率則達到75%以上。
但沈金榮從另一方面,看到了輪胎業需要面對的一些現實問題。
一是原材料和人力資源成本持續上漲,推動輪胎企業總成本提高8%以上。而目前輪胎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只有3%左右,其成本上漲幅度遠遠超過企業的承受能力。
二是美國的“雙反”調查,將極大地影響中國輪胎企業的正常開工率。目前一些企業的開工率高,是為趕在美國6月“雙反”初裁前,加緊生產和出口美國市場需要的輪胎。
據悉,根據美國提出的數據,中國全鋼胎出口美國的數量為800萬條,保守估計為600萬條。一旦“雙反”,將會影響中國全鋼胎企業至少5%的開工率。
鑒于上述問題,沈金榮提醒國內輪胎企業,要對此輪市場復蘇保持冷靜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