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世界正面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變革,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為特征的低碳經濟(Low-carbon Economy)是未來經濟發展方式的新選擇。記者日前探訪了陶氏化學上海中心,看看這家領先的老牌化學企業對中國環保市場有啥獨到的理解?
“如果你認為我們的業務還局限在化學領域,那就錯了。”陶氏化學大中華區總裁黃祝齡這樣“糾正”記者,“我們不再是化學公司,而是一家科學公司。”
陶氏上海中心是陶氏化學亞太區總部和一體化研發中心,擁有80多個實驗室、500多位頂級科學家與研發人員,這里也是陶氏化學除美國本土外最大的全球研發中心。建筑本身就是一座節能環保建筑:雨水被用來灌溉和廁所沖洗;低流量水裝置可實現節約用水;地毯可被回收利用等等。多種陶氏制造的材料、先進技術都融入了陶氏上海中心的設計:如近4000立方米的隔熱保溫板為建筑物營造舒適節能的環境;陶氏化學研發的去離子水處理系統提供了鍋爐和所有實驗室所需的去離子純凈水等。
面對全球都在涌動的綠色經濟,陶氏化學正在重新審視自己創新的意義:如何通過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創新,讓化學也可以成為低碳經濟的發動機。
土壤中足夠的氮是保證作物順利生長的有益元素,但氮并不穩定,很容易在亞硝化細菌的作用下,由銨態氮轉化為硝態氮。陶氏化學研發的土壤添加物“伴能”,能減緩這種轉化,使氮變得更穩定,通過保護植物根部的氮幫助種植者提高收益。同時,“伴能”還可以抑制地下水對氮的淋溶、抑制反硝化,避免含氮溫室氣體的排放,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
國內很多城市遭受的霧霾天,與汽車的尾氣排放密切相關。有沒有一種能幫助企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燃油效率的辦法?陶氏化學的研發人員發現,汽車重量每減輕10%,即可以提高燃油效率6%至8%。在2014北京國際車展期間,陶氏化學面向市場發布了包括結構膠、結構泡沫、環氧系統以及碳纖維及衍生產品在內的一系列汽車輕量化解決方案。
包括太陽能薄膜電池、海水淡化在內的諸多技術在過去多年已經存在,但因成本太高一直無法大規模商用。而陶氏化學的反滲透膜技術,能讓海水淡化的成本降低5成。陶氏化學的科學家還發現,在水處理中應用反滲透膜技術能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而通過合理的能量及元件設計可進一步節約能源。他們因此研發了應用在水處理領域的“filmtececo系列反滲透膜元件”,如今被國內很多希望能降低水處理成本的企業所接受。
剛剛在南京舉辦的青年奧運會成了陶氏化學技術展示的“樣板房”。青奧會的所有建設項目均以綠色低碳理念為核心,當地政府與組委會在建設與改造項目中設定了最嚴格的可持續發展標準。南京青奧會奧運中心與奧運村都應用了陶氏化學的多項節能技術與環保材料,包括噴涂聚氨酯屋面、隔熱保溫材料、水性多彩外墻涂料、除甲醛涂料等。
對陶氏化學來說,中國是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根據普華永道的調查報告,中國環保產業將在數年后達到每年1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目前,僅靠陶氏化學在中國本地的產能,已經難以滿足中國市場的龐大需求。據悉,陶氏化學在中東地區的生產基地正在興建中,預計明年建成,屆時會為陶氏化學每年增加300萬噸的產能,其中3成產品將銷往中國市場。“在中國的環保產業中,陶氏化學看好其中至少四個方面的發展機會:食品安全與穩定、環境保護、節能與清潔能源。”黃祝齡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