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內某甲醇煤制生產企業的相關人員坦言,沒有最差只有更差,盡管知道在淡季中行走固然艱難,但令他沒有想到是,2014年市場的表現會如此蕭條,直至現在也沒有半點兒好轉的跡象。
對于這一點,在甲醇現貨市場中有類似感受的大有人在。盡管從歷史經驗、季節性分析以及需求預期等多方面來看,下半年甲醇上漲的概率較大。但當前市場所呈現出的弱勢格局,令他們對2014年后期市場走勢難言樂觀。
記者從上述生產企業近四年來的銷售價格統計表上看出,相較于前兩年同期的價格,2014年甲醇的現貨價格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趨弱態勢。目前現貨價格與年內的低點已近乎持平,而近期基本面的整體表現或將使得現貨價格進一步下行。
“我們2014年的銷售價格較去年平均低了100元/噸左右,較前年低200元/噸左右,市場大多在降價銷售,我們不得已也加入了降價的隊伍中。”上述企業相關人員介紹說,該企業的降價策略具體是從2014年2月中下旬開始的,降價幅度也是隨行就市。“與往年相比,今年市場的心理預期明顯偏低,但現在整體市場就是這樣一個沒有高價的市場,硬挺價格出貨相當困難,可以說出貨難是甲醇生產企業當前面臨的一大難題。”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與往年同期相比,2014年甲醇市場走勢有著較大不同。一德期貨分析師胡欣告訴記者,一方面,6月是甲醇的傳統需求淡季,但受新興甲醇制烯烴投產預期炒作的影響,甲醇卻走出了一波上漲行情,這在往年十分罕見;另一方面,7月是甲醇傳統消費淡季,往往是筑底反彈的時點,但 2014年因國外甲醇開工率偏高,沿海到岸貨源充足,港口庫存在7月不斷上升,對華東、華南現貨價格壓制較大,從而使得甲醇價格持續走弱。
“隨著近期進口貨源大量涌入國內,港口庫存將不斷創出新高。同時國內整體開工率接近75%,供應壓力也在持續加大。而從需求上看,雖然傳統消費淡季已接近尾聲,但2014年房地產市場走勢偏弱將影響甲醛需求恢復緩慢。另外,MTBE市場的萎縮對整體下游而言也形成利空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近期甲醇現貨市場或將創出年內新低。”上海中期分析師鄧世恒表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弱勢的現貨市場,甲醇期貨市場卻相對堅挺。截至昨日收盤,甲醇指數較前一交易日上漲了2.11%。在華聯期貨分析師鄧丹看來,當前的甲醇期現市場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分化,一方面,市場中對后市有部分的看漲預期,上半年的GDP及7月PMI等一系列宏觀數據的向好,增強了整個期貨市場的看多氛圍;另一方面,數據顯示,下半年有7套煤制烯烴裝置計劃投產,這或是甲醇需求的一大增長點。
“盡管現貨的弱勢會對期價的上漲有一定拖累,但在中長線價格看漲較確定的情況下,甲醇期貨比現貨相對較強一些也是無可厚非的。”胡欣認為,如果未來甲醇現貨價格繼續下行,預計期現兩個市場的分化格局將會持續下去。在他看來,直至甲醇現貨基本面開始向好后,這種分化才會逐漸消弭,甚至屆時可能出現現貨價格短時間就追上期價的情形。
以目前港口庫存情況來看,上周(7月21-25日)華東港口庫存維持在44.6萬噸高位,華南港口庫存上升至26.9萬噸。而本周受之前臺風“麥德姆”影響,而推遲船期的貨輪可能會集中到港,短期內沿海港口庫存可能還會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