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國媒體《費加羅報》6月26日報道,近20年來,臺灣紡織品工業始終將資源回收利用作為其產業升級戰略的核心。因擁有眾多創新型紡織企業,臺灣目前在全球塑料纖維產品市場的占有份額已達70%。
據悉,臺灣紡織業已征服世界杯賽場,多個國家的足球隊球員身穿“臺灣制造”的球衣。而這些球衣全部是以廢舊塑料瓶為原料制成。
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臺灣紡織品工業率先開展創新性嘗試,20年以來一直以資源回收利用為戰略重心。富勝紡織公司、儒鴻企業、興采實業和世堡紡織股份有限公司都是PET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類紡織品纖維研制領域的先驅。世堡紡織股份有限公司高層表示,目前,塑料瓶泛濫已成為大問題。因為塑料需要400年時間才能降解,不能再對其繼續進行填埋處理。
報道稱,目前,制造一套球衣平均需要使用18個塑料瓶。耐克作為這類紡織品企業的主要客戶,對這種創新性球衣頗為推崇。2010年,該新式球衣首次亮相南非世界杯,如今在巴西世界杯再受熱捧,共有10支球隊選擇了這一行頭。共1300萬個塑料瓶由此獲得了“二次生命”。據估計,這些瓶子足夠堆滿29個足球場。
這些由塑料纖維加工制成的球衣相比棉質布料更加輕薄吸汗,且更為環保。臺灣每年的塑料瓶消耗量達45億個。但盡管如此,臺灣仍然需要進口廢舊塑料瓶以滿足內需。世堡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上述高層稱,未來人類可能會面臨PET塑料瓶短缺的局面,因為它的用處實在很大。但對于整個地球而言,這無疑是件好事。
報道指出,除了運動服,這種塑料瓶還可用來生產毯子。自2007年起,由宗教組織發起的人到注意活動已免費發放50多萬條塑料纖維毯。據悉,這種綠色毯子使用綠色塑料瓶制成,由于不添加任何染料,因此最終成品的顏色與瓶子的顏色完全一致。此外,織品生產過程中不會額外產生任何廢料,因而十分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