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化學材料企業,三菱化學沒有在供應鏈最上游的材料領域固步自封,還在積極推動下游的產品、系統的開發以及相關銷售。特別是在有機電子方面,該公司并非單打獨斗,而是經常在制造和銷售方面與其他公司合作推進商業化。例如與大成建設等共同推進的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業務、與先鋒合作開展的照明用有機EL面板業務),以及最近三菱化學控股集團旗下公司開發的植物工廠系統等。就目前而言,三菱化學在植物工廠系統中的最大作用只是提供LED用熒光材料,但該公司還打算在將來提供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等其他組成部分。
三菱化學開展這些業務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圍繞開展有機電子技術開發及其商業化的原因,記者采訪了該公司執行董事、經營戰略部門RD戰略室室長八島英彥。
——材料企業為什么還要從事產品和系統的開發?
八島:這是如今已經不是僅憑材料本身的性能就能打開市場的時代。我們以前一直奉行“一切自給自足”,但現在提出的方針則是“擺脫自給自足”。
正如(三菱化學控股公司的)小林喜光社長以前說過的那樣,“今后是產品與理念并重的時代”。如今,每當出現一種新材料,同時思考其用途和新價值的 “理念創造”已經變得必不可少。但我們也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是全都堅持開發到最終產品。有的是只提供材料,有的是提供到模塊化構件,也有的像植物工廠那樣,提供系統和解決方案,各種情況都有。我們在按照不同的用途,思考產品和系統的價值是什么,以及供應鏈中哪個環節才是重要的。
——貴公司在有機電子領域似乎與其他公司有很多的合作。
八島:我們雖然從很早以前就在從事有機EL材料等產品的開發,但在這個市場上,依然存在規模和涉足門檻難以預料等困難,因此單打獨斗是行不通的。而且,有機EL元件本身也必須與多家材料企業和組裝企業合作開發。這是因為元件各層的最佳材料往往出自不同的材料企業。這也是我們參加研究者組織“有機電子材料研究會(JOEM)”的一個原因。
——對于韓國和中國企業在有機電子領域無法追上日本的觀點,您有何看法?
八島:這一點我不敢茍同,(日本企業如果疏忽懈怠)韓國及中國企業肯定會迎頭趕上。因此我們必須要領先對手,哪怕只是半步。而且,競爭的戰場不是材料和產品,而是如何組合材料開展應用。對于A、B、C等各種材料,如何混合這些材料的“配方”將成為拉開差距的因素。而且,實施公開材料信息但不透露“配方”的“開放與封閉戰略”也非常重要。
通過組合材料,或是基礎技術創造新價值這一點很接近化學的本質作用。從這個意義來說,20世紀是靠單一材料的性能決勝負的“物理時代”,而21世紀則進入了“化學時代”。但并不是材料企業一家獨大的時代,而是不同行業紛紛涌入“化學世界”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