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業制造的產品很大程度上依賴不可再生資源,同時這些產品將用于生產成千上萬的日常用品。降低化工行業對稀有資源的依賴性,就意味著整個制造業可降低投入成本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作為全球最大的化工生產國,中國的發展方向也凸顯了這一趨勢的重要性。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主要能源的使用總量中 8%來自非化石原料。中國的十二五規劃對此設立了明確的目標,即到2015年,非化石原料應占到主要能源總用量的11.4%。到2020年,這一比例將提升至15%。
為迎接這一挑戰,化工業界眾多富有遠見的領導企業正紛紛制定發展戰略,以成功過渡到可再生原材料的使用。
Nieuwenhuizen表示:“我們需要認識到,許多碳基原材料已歷經上百年的發展,并在此過程中得以完善,實現了最大程度的經濟效益。相比之下,作為替代品的可再生原材料的發展往往不夠成熟,同時,在商用競爭中也不占據優勢。雖然這種情況通常是暫時性的,但是這樣的商業瓶頸還是會阻礙很多優秀項目的啟動。”
獲取可用的可再生原材料也同樣是個不小的挑戰。阿克蘇諾貝爾負責開放式創新的全球創新及研發總監喬斯?克倫特耶斯補充道,“以生物基原材料為例,盡管受到眾多媒體的追捧,但在化工原料中只占到很小的比例。同時,挑戰還在于可選擇的局限性,因為這些材料需要同時滿足可持續發展以及經濟效益的雙重標準。此外,目前大部分可用的生物基原料都是取材于食品的‘第一代’原料,其社會接受程度本身就是個挑戰。與此同時,它們還會存在一些供應和價格穩定性方面的問題。而且,即使最終用戶對滿足可持續展要求的替代品呼聲日益高漲,他們卻很少愿意為此支付更高的費用。”
克倫特耶斯說道,“盡管存在上述挑戰,公司也應當在當下專注于尋求生物基替代品,原因很多。例如,不少可再生原材料的采用早已切實可行,率先向市場推出此類產品將會給企業帶來顯著優勢。同時,近期的油價波動也令可再生原材料的商業應用前景更加喜人,盡管我們也不能確保油價不會在不遠的將來下降。但更重要的是,那些站在可持續發展最前沿,并且致力降低整個價值鏈碳足跡的企業都應對此格外重視。”
以阿克蘇諾貝爾為例,生物基原材料已占到該公司原材料的10%,屬同行業領先位置。克倫特耶斯表示,“為進一步擴展應用,我們制定了系統的戰略規劃,強調在整個價值鏈上,與精心挑選的企業合作,攜手推動生物基產品的商用實踐。今年年初,阿克蘇諾貝爾與索爾維簽訂了一項為期三年 2013年2016年的生物基環氧氯丙烷供貨協議。根據協議,阿克蘇諾貝爾將通過購買索爾維客戶的環氧樹脂,間接批量采購以甘油為可再生原料生產的生物基環氧氯丙烷Epicerol。”
今年,阿克蘇諾貝爾還與生物技術公司Solazyme達成了一項共同開發可再生海藻油的協議。根據協議條款,阿克蘇諾貝爾將自今年開始與Solazyme共同進行產品研發,以提高多款油漆、涂料以及其它產品的環保表現。阿克蘇諾貝爾預計,這些產品將于2014年面市。鑒于 Solazyme的生產成本,這些產品的價格將“極具競爭力”。
克倫特耶斯表示,“這類協議的簽訂需要企業秉承開放和協同的合作態度。適時捕獲外界新興科學技術發展的能力亦十分重要。通過與公司外部團隊的交流合作,不僅能幫助企業發掘創新性思路,而且相比采用傳統的研發模式,更能幫助企業將這些想法以更快的速度推向市場。”
“然而,建立這樣的伙伴關系并非易事,不僅需要豐富的想象力才能開啟合作,更需要強大的推動力讓這樣的合作開花結果。只有真正的互利共贏,才能使合作的相關各方受益,并且需要根據具體的合作事項開發特定的方案,而非簡單的套用一種模式。”
總之,能夠向生物基材料成功過渡的企業終將獲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企業不僅要有遠見,認識到擴大使用可再生替代原材料的長遠利益,更需要以極高的效率完成目標。這條路注定崎嶇坎坷,但它卻是企業實現永續發展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