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泡機最早出現于國外,其原始機型是采用葉輪高速旋轉制泡,故又名“打泡機”。后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發泡機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新的機型不斷出現,形成了不同的技術體系。即將發泡劑直接加入砂漿攪拌機或混凝土攪拌機,讓發泡機和砂漿或混凝土一起 攪拌生成泡沫。后來,于上世紀70年代前后,開始出現專用的發泡機,即高速葉輪發泡機。
發泡機本身是不可能憑空產出泡沫來的,它是將空氣引入發泡劑水溶液中均勻分散, 實現液氣盡可能大的接觸界面,以使發泡劑中的表面活性物在液 膜表面形成雙電層并包圍空氣,形成一個個氣泡。因此,發泡機也等于是制泡機。它等于是把發泡劑水溶液與空氣混合后制成了氣泡。泡沫混凝土的主體是泡沫,因而制泡沫的發泡機就成了泡沫混凝土生產的關鍵設備和主 機。沒有它,也就沒有泡沫混凝土。
以后又不斷技術升級和換代,如今已發展為以高壓充氣為主體的第三代機型, 基本可滿足泡 沫混凝土的需要。但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發泡機自動化程度還較低,發泡性能也還 有一定的差距,需要進一步的提高。從發展趨勢看,這一差距正逐步拉近和縮小。我國發泡 機目前的主要優勢是價格較低。進口機型大多 10 多萬元/臺,最高 15~20萬元/臺,而國產 機型大多幾萬元/臺,簡易最小機型甚至幾千元/臺,從價格上有一定的優勢,所以適合國情,受到大多中小企業的歡迎。
目前,國產機型也有仿制進口機型的,如仿制韓國的地暖發泡機。不過,這種仿制機型的價格已和進口機型大體相當,要普及性推廣應用,還有一些價格上的阻力。隨著技術升級和進步,國產機型隨成本的提高價格上升是必然的,但不可能太高,這是由國情決定的。國內外的發泡機不論有多少牌號,有多少機型,但從泡沫機械原理來劃分,目前廣泛應用的 只有高速葉輪型、高壓空氣型、鼓風中低壓型等三類。它們同一類機型的不同,只是其附屬 設備與自動化控制方面的差異,發泡部分的結構是大體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