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塑料機械行業的快速發展,整個行業已經有了一個固定的模式,機型齊全規模相當,也有一些先進的制造水平,在國際上獲得了一定的認可,在世界塑機行業的地位也有了明顯的提升。發展到今天,我國已經是全球最大塑機生產國和消費國,而我們為何還是與塑機“強”國無緣呢?
專家認為有兩大問題急需解決:一是產業結構不合理。大規模企業極少,中小企業占據大半“江山”。一份調查資料的統計數據結果顯示:固定資產達1000萬元的企業只占23%,鄉鎮小企業占34%,合資企業占11%,個體企業占4%。無論是技術力量、生產設備,還是管理水平,都是小企業的薄弱環節,因而只能生產中低等的產品。其結果導致產品結構不合理,低水平的中小型注塑機充斥市場,而高水平、高性能的注塑機供不應求。
另一大問題是研發水平落后。研發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產品的品種多少及產品技術性能的強弱。中國塑料機械起步較晚,一直尾隨國外市場而動,已形成購入制品,引進或仿制設備,再投入生產的模式。企業本身不重視開發新產品與嚴重缺乏出色的研發人員是其主要原因。
我國塑料機械行業一直都在進步,只是目前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因素導致塑料機械的難有較大程度的改觀,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塑料機械行業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要成為塑機強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