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塑化網www.PVC123.com訊:超市稱因可降解塑料袋成本高,所以才漲價,那么目前在大多數超市銷售的環保塑料袋為何價格只需幾毛錢,難道不是可降解的嗎?5日,記者分別在市南區兩家大型超市購買了環保塑料袋,通過袋子上印制的生產廠家聯系方式,記者以訂購者的身份與廠家取得聯系。“我想訂一批可降解的塑料袋,成本需要多少錢?”“那要看用什么樣的料了,最便宜的一個大號袋子六毛,貴的要八九毛。”“那超市里賣的兩三毛的環保袋,不是可降解的嗎?”“肯定不是啊,成本都要比那個賣價高,怎么可能是可降解的啊,只是保證不用回收廢料罷了,不過都是塑料的。”記者了解到,目前多數超市里銷售的環保塑料袋,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可降解塑料袋,即使有可降解材料,含量也非常少,降解時間甚至需要幾年。
據介紹,可降解塑料的主要成分仍是聚乙烯,俗稱塑料,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不能徹底解決對環境的“潛在危害”,部分可降解塑料因含有某些特殊的添加劑反而難以回收利用。農貿市場上經常見的彩色塑料袋,實際上都是廢舊塑料回收再加工制成的,因廢舊塑料不能生產出純白的塑料袋,因此生產廠家會在其中添加色素,從而生產出彩色塑料袋。而目前超市里出售的純白環保塑料袋,是由塑料原料制成的,安全系數要比彩色塑料袋高,不過兩者降解起來花費的時間都比較長。
相反,也有市民對超市出售“高價”塑料袋的行為予以支持,認為此舉可以提高消費者的環保意識,進而借“高價”改變居民傳統的購物方式。這一部分支持者認為,超市大幅提高塑料袋價格以后,勢必會觸碰到部分消費者的消費神經,綜合考慮后,消費者會逐步選擇隨身攜帶購物袋到超市購物,或者一個塑料袋多次循環使用,雖然剛開始會覺得不太方便,但時間久了也就能養成習慣。這樣實際上就間接支持了環保事業,通過“高價”措施抑制了白色污染。當然,支持者同時提到,超市不能借抬高價格來為自己謀利。
建議:銷售塑料袋盈利應設立環保基金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限塑令”前臺東某大型超市平均每天客流量為1.5萬人次,按每個顧客用3個塑料袋計算,每天就用掉4.5萬個塑料袋。“限塑令”之前,這些塑料袋都是由超市免費提供的,因此超市要支付一大筆資金。但自“限塑令”實施以來,塑料袋不再免費提供,且基本上售價要比成本價略高,此舉為超市節省了大量支出的同時,實際上也在創收。近日突然冒出的“高價”塑料袋,成本與實際售價更是相差幾毛錢,如果一天的需求量過萬的話,那么這一筆收益也是非常可觀的。因此,此舉一出便招致不少市民“吐槽”,質疑超市是在變相謀利。
有關環保人士認為,其實最環保的做法,就是不用塑料袋,或者循環使用塑料袋,減少用量,同時可以通過政府回收,減少環境污染。環保事業需要消費者、超市等零售企業,以及政府部門一起努力,才能真正做到有成效。因此,消費者要學會趨利避害,掌握塑料包裝行業的訣竅,為自己的安全添上一道屏障,做明智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