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國累計出口塑機近3.2萬臺,金額為7.6億美元;同期進口8315臺,金額12.6億美元。
2010年中國累計進口塑料加工設備1.5萬臺,出口4.4萬臺,進出口額分別為20億美元和11億美元,進口額幾乎是出口額的一倍,累計逆差為9億美元。
2011年中國累計進口塑料加工設備13718臺,出口51647臺,進出口額分別為21.8億美元和14.7億美元,累計逆差約7.2億美元。
從2009年到2011年的累計數據看,中國塑機市場發展迅速。這得益于自2008年政府出來的一系列整治措施,包括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擴大內需的十項措施,為塑料機械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發展機遇。2010年,政府繼續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繼續實行“汽車下鄉”、“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措施,這些都是推動塑料機械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然而在良好的發展形勢下,我國的塑料機械發展依然表現出了很多不足。
首先,國產塑料機械競爭力不足。從2009-2011年進出口數據看,塑料機械發展一直處于貿易逆差,進口價格普遍高于出口,而2009年的進口平均價更是出口平均價的七倍之多,這充分暴露出中國出口的塑機產品主要服務中低端市場且產品附加值低。因此,高水平塑機的開發以及塑機附加值的提升將是今后一個階段行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其次,國產塑料機械設備效率低、制品精度低、單位能耗高、設備壽命短。近十幾年,我國塑料機械制造技術進步速度加快,產品在主要綜合經濟技術指標(包括溫度控制精度、單位重量原料成型能源消耗、塑料成型精度和機器的生產效率)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目前,我國部分企業的塑料機械制造技術已經進入國際先進行列,總體上說,國產塑料機械制造技術已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還有,國產塑料機械設備測量和控制技術落后。目前,國外先進的塑料加工設備上均采用了優異的控制技術,在硬件上采用更為精密的測量和檢測儀器,在控制方法上采用閉環控制、統計過程控制、串級控制、反饋控制以及智能控制方法,實現了加工過程中溫度、壓力、螺桿轉速和流量等的連續化控制。
另外,我國塑機工業至今尚未擺脫以模仿為主的發展模式,企業大多采取“引進”、“消化”、“吸收”的消極模式,在創新上,特別是根據前方用戶的需求為其提供全套工業解決方案的能力很薄弱。內因在于企業科技創新投入不高,高層次的創新型人才缺乏;粗放式的發展方式還沒有得到根本轉變,結構性矛盾還比較突出。
盡管存在眾多不足,但是作為塑料機械全球第一大市場的中國,塑料機械行業在未來的幾年里依舊會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呈高速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