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幾乎每個成年人手中都有一些各種各樣的卡。銀行卡、公交卡、貴賓卡、會員卡、就餐卡、購物卡、積分卡……如今,刷卡消費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每天面對這么多的卡,最終這些卡到哪里去了,濟南市民究竟有多少張卡?調查了多家制卡公司和發卡單位,據有關人士的保守估計,僅濟南本地市民手中每年新增各種卡至少在3000多萬張。
保守估計月增300萬
去商場買東西可以用會員卡打折,去超市購物可以用銀行卡刷卡,去美容院要有貴賓卡,去單位上班要有門禁卡……刷卡,已經融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市民錢包里有十幾張卡,甚至有的市民已經為卡所累,淪為“卡奴”。而據記者調查和業內人士提供的數據,省城每月新增300萬張卡以上是個保守估計,一年至少新增3000萬張沒問題。
“我們公司屬于規模比較小的企業,月生產能力在200萬張卡,但是每年的訂單總共大概有500萬張卡。”濟南百海制卡有限公司李先生說,像這樣的制卡企業濟南有十來家,每年應該有幾千萬張卡誕生。
在所有卡類中,銀行卡是市民使用最多的卡項。記者從中國銀聯山東分公司獲悉,僅2008年,全省銀聯標準借記卡新增1990萬張,銀聯標準信用卡新增157.3萬張。而刷卡消費情況也是逐年上升。2008年,濟南市刷卡消費2730萬筆、同比增長56.72%。
“從保守估計來看,省城每月新增300萬張卡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一年至少消費3600多萬張卡一點不為過。”省城某再生資源公司相關人士分析,銀行、公交、商場是主要發卡點,隨著越來越多的單位、學校也開始發行各種內部卡,究竟有多少張卡,誰也說不清楚。
廢棄卡可二次加工
濟南市××銀行委托你單位處理銷毀我行作廢銀行卡。卡種為××借記卡,數量為58247張……”10日,在省城一家再生資源公司里,記者看到了這樣一份委托書,“要求你單位使用粉碎機徹底粉碎,并達到無法還原。”工作人員說,像這種一次性銷毀5萬多張卡是很小的數目。
10日下午,記者在吳家堡一家制卡公司看到,這里可以制售幾十種不同種類的IC卡,只要買方提供相應的技術標準,工作人員就可以根據要求定制。“我們只負責制卡,不回收舊卡。”公司負責人李先生說,這種IC卡的成本很低,訂單量越大成本越低,一般在每張一兩毛錢。記者咨詢了幾家銀行,都沒有回收舊卡的業務,持卡人可以自行處理手中的銀行卡。而對于辦卡交押金的公交部門,回收的IC卡一般有兩種用途,比較新的可以直接再利用,比較舊的要返回制卡公司再翻新。
而在舊貨市場,記者看到不少收購廢品的把各種IC卡和普通塑料物品堆放在一起,一個收廢品人員說,這些塑料用品一般會被送到塑料作坊,加工成PVC塑料材料,然后進行再加工,生產成別的塑料制品或者PVC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