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聚氨酯改性方法有丙烯酸改性、環氧樹脂改性、有機硅改性、氟改性等,然而現代固體物理的研究表明[1],納米粒子具有與宏觀顆粒所不同的特殊的體積效應(小尺寸效應)、表面界面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等,因而表現出獨特的光、電、磁和化學特性,這為制備高性能、多功能復合材料開辟了一個全新的途徑。因此將聚氨酯良好的物理機械性能和可加工性能,結合納米材料具有的特殊性質,賦予材料紫外屏蔽、吸波、導電、隔熱、耐磨等功能,制備優良的涂料,既有很好的理論價值,也有很好的應用價值。在水性聚氨酯的納米增強改性中,其處理方法主要以原位生成法、插層法、直接混合法和溶膠-凝膠法的研究和應用比較多[2]。超聲波分散得到一種納米ATO改性水性聚氨酯材料,并對這種材料進行粒徑、SEM、TEM、TGA等方面的測試,分析不同pH緩沖劑對乳液粒徑、穩定性的影響,同時討論ATO量對材料性能的影響。
試驗部分
原料
聚醚210、IPDI、DMPA、DEG、環氧樹脂E51、丙酮,為工業級,安大華泰新材料有限公司;三乙胺,分析純;納米材料水溶液,固含量50%;AMP-95;氨水,分析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