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S樹脂的合成最早見于美國RonmHass公司50年代末申請的專利中。之后,日本鐘淵公司率先于1963年在國內實現工業化。現在日本鐘淵、吳羽和三菱RAYON公司的產量和質量均居于世界領先水平。據推測,1996年PVC用改性荊的世界年需求量為320kt,其中MBS樹脂就約為170kt,而僅鐘淵化學工業的“KANE ACE B,,系列就約占45%。
在MBS樹脂的生產方面,國外根據抗沖擊(低溫、高溫)、透明、耐折白、抗溶劑、耐油及加工塑化性等方面的要求開發了多種產品,形成了系列牌號。其中三菱RA YON 公司依據合成過程中使用的橡膠相與聚合物結構特征對MBS樹脂進行了分類。
而鐘淵公司在丁苯膠乳的擴徑技術方面獨樹一幟。其代表例是在接枝聚合過程中通過鹽擴徑,達到抗沖擊性與透明性的較好平衡 )。在此基礎上,鐘淵公司還提出了二層構造的sBR臺成技術與通常在sBR表面浸潤上價格相對較高的MMA使得粒子表面覆蓋MMA相比,在sRR表面覆蓋一層BR后再接枝MMA,增加了接枝點,減少了PMMA 的損失,使得PMMA在粒子表面覆蓋效率提高,從而防止了透明性與沖擊強度的降低。
因此,由鐘淵化學工業開發的鹽擴徑技術和二層構造的SBR技術有效地改善了沖擊強度,透明性的協調關系,并廣泛地滿足了市場需求。此外,由于MBS樹脂通常是與經懸浮聚臺制備的pvc粉料混合使用的,因而要求其具有適宜的粉粒特性,特別是要求堆比重要高,粒度分布與PVC粉料的粒徑非常接近。此外從加工的角度看,要求具有較好的自由流動性、抗粘附性等。這些粉體性能是由凝聚條件決定的。在使用MBS時,當橡膠含量在60% 以上時,有必要從各種各樣的凝聚工藝中選擇適宜的凝聚條件。在日本市場上,各公司都開發了各自獨特的顆粒粉料制備技術并有產品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