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長三角作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地區,其氣體在行業內有舉足輕重的作為。當然這兩年也遭遇了許多問題,如何發展下去也是當下行業關心的熱點。
長三角是中國經濟強勁的區域,其經濟的發展必然帶動了工業氣體的突飛猛進。但是面對近幾年經濟的疲軟,鋼鐵等下游不景氣的情況下,當地氣體的發展也頗受掣肘。
1. 產能擴張導致產量增多 競爭激烈
近幾年江蘇等地新上企業較多,工業氣體產能也明顯增加。卓創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江浙滬三地空分裝置能力280萬Nm3/h以上(出液的大型裝置),占全國市場的14%。特別是江蘇市場可出液的空分裝置能力達到150萬Nm3/h以上,占比在8%。產能有較大增長的同時,液體產量也明顯提升。卓創數據統計,2015年江浙滬地區液氧、液氮、液氬產量在370萬噸左右,占全國市場的25%左右。從中可以看到長三角市場舉足輕重的位置。
2. 鋼鐵等相關產業疲軟 需求低迷依舊
江浙滬市場氣體下游客戶分布廣泛,主要分布于鋼鐵、化工、造船、加工、光伏等多個行業。但是受這幾年多項產業受到打擊,像造船業原來在江浙沿海地區紅火一時現在卻風光不再,光伏行業也末落多時。隨著鋼鐵行業今年利潤進一步走低,許多鋼鐵企業在低利潤高污染的多重影響下,也遭遇著搬遷重建或直接停產的困境。
3. 江蘇市場氣價運行 浙滬表現尚可
由于江蘇市場企業集中,又受到周邊山東、安徽市場貨源的沖擊,其氣體價格也維持低位。今年江蘇市場液氬基本在350-450元/噸之間徘徊,在國內也算較低價格。浙滬地區略高,在500-600元/噸。液氬價格亦處于低位徘徊之中。卓創數據顯示,2015年江蘇地區液氬均價在742元/噸,比去年下降11元/噸。 企業利潤低迷,發展受阻。
4. 困境之下 企業逆勢尋找新出路
2016年社科院經濟藍皮書預計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6.6%-6.8%,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結構調整在加快,潛在增長率區域下降。由此可以看到氣體行業未來形勢亦不容樂觀。受此影響,工業氣體行業受此影響也在尋找更多的出路。一方面加快擴張份額,如杭氧、寶鋼均把氣體作為其提升企業收入的重要途徑,并加快了國內市場的布局,另一方面,企業也在產業鏈上延伸,加強全產業鏈建設,并增加稀有氣體、特種氣體等利潤率過的產品。
總之,氣體的寒冬不會稍縱即逝,氣體行業也將繼續處于整體創新求變之中,在新經濟新常態之下,走一條復興之路。